-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鼓书院:千年盛衰皆由人起.doc
石鼓书院:千年盛衰皆由人起
七宝阁书院特约刊出
湖南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书院发展之早,声名之大,数量之多,普及之广,历居各朝前列。在闻名天下的四大书院中,湖南又独占其二:衡阳石鼓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因此曾国藩有“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南之书院,衡为盛”的说法。衡阳,地处衡山之南,境有湘江、蒸水、耒水等河流,山川壮美,钟灵毓秀,自古即为楚南一地的文化中心,而石鼓书院就是这一文化中心的核心所在。
【壹】
石鼓书院在衡州城北的石鼓山。地当湘江与蒸水合流之处,因山形如鼓,且江涛拍岸,其声如鼓,故名。此处被誉为“湖南第一胜地”,其江岸茂林修竹,相映成荫;江中湘清蒸浊,交界分明,风帆上下,渔歌互答;登山瞰江,其情其景,令人赏心悦目。石鼓山同时也是人文荟萃之地。三国时,诸葛亮曾在此驻军都督粮饷,后人慕其德,建祠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也曾与友人相会于此,作《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借景抒情,世人以为千古绝唱,后世步其韵作诗者甚众。
石鼓书院建自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原名李宽中秀才书院,由李宽中(一作李宽)创建于石鼓山寻真观。州刺史吕温曾访之,留《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其曰:
闭院开轩笑语阑,江山并入一壶宽。
微风但觉杉香满,烈日方知竹气寒。
披卷最宜生白室,吟诗好就步虚坛。
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
唐代是中国书院发展的起步阶段,不仅书院数量不多,而且留下的资料十分稀少。这首描写石鼓书院的唐诗充满道家修仙之气,使我们得以一窥唐代书院的风貌,显得弥足珍贵。
宋代是书院的黄金时代。北宋立国以后,文教日兴,书院教育功能更加彰显,书院制度逐渐规范,称闻天下的书院接连涌现。石鼓书院在宋太宗至道三年(997)被李宽中的族人李士真修复,“会儒士讲学”其中。仁宗景佑二年(1035),知州刘沅(一作刘沆)奏请皇帝赐学田及“石鼓书院”额,石鼓书院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在这期间,石鼓书院实际扮演了替代官学培养士人的角色,因此在景佑三年(1036)被正式立为州学,纳入官学体系。
【贰】
步入南宋,书院与理学逐渐一体化,两者相互借重。石鼓书院借助了当时理学的兴盛,在“东南三贤”中张?颉⒅祆涞呐?力下,步入鼎盛,成为南宋理学的一个重镇。
时在孝宗乾道年间,湖南路提举常平万成象按图志搜访诸葛武侯祠旧迹,重建武侯祠,请张?蛭?之作记。张?虼耸闭?在岳麓书院掌教,闻此即赴衡州,手书《衡州石鼓山诸葛忠武侯祠记》,刻于石鼓山之麓。他在《武侯祠记》中纵论王霸,尊仁义,辟功利,以诸葛亮“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事迹,直指南宋社会现实,认为这正是教育人才、培植人心的绝好资源。此外,作为一个理学家,张?蚧菇栉浜钪?“仁义”精神宣扬自己以“仁”为核心的理学思想:
自五伯功利之说,兴谋国者不知先王仁义之为贵,而竞于末涂。”“曹氏篡汉,诸葛忠武侯当此时间关百为左右昭烈父子,立国于蜀,明讨贼之义,不以强弱利害二其心,盖凛凛乎三代之佐也。”“虽不丰功业未竟,中道而顷,然其扶皇极,正人心,挽回先王仁义之风垂之万世,与日月同其光明可也。
此后,诸葛武侯正式成为石鼓书院的祭祀对象。
继乾道之后,石鼓书院的发展在淳熙年间步入高峰。淳熙十二年(1185),部使者潘??就原址建屋数间,榜以故额,“将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学,而不屑于课试之业者居之”,未竟而去。提刑宋若水继成,聘请永嘉学者戴溪出任山长。又奉先圣先师之像,集国子监及本道诸州印书藏其中。他还捐置田产,作为书院经费来源。最后,宋若水请理学大师朱熹作记。朱嘉遂于淳熙十四年(1187)夏四月作《衡州石鼓书院记》,“皆为之记其本末,以告来者,使知二公之志。”朱熹长期致力于书院建设运动,意图使书院成为传播理学思想的重镇。因此,朱熹在文中除记“二公之志”外,也加入了朱熹自己的书院建设思想,使得《衡州石鼓书院记》成为中国书院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篇章。
在《记》中,朱熹从反对“学校科举之教”入手,提出了书院的教育目的所在,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科举制在宋代更加完善,已成为取士的基本途径。加上北宋中期以来的“三兴官学运动”,官学走向兴盛,逐渐收回了书院作为培养士人的主要场所的地位。于是在科举的指挥棒下,“郡县之学官,置博士弟子员,皆未尝考德行道义之素。其所受授,又皆世俗之书,进取之业,使人见利而不见义,士之有志为己者,盖羞言之”。朱熹等理学家对士子沉溺于科举的境况深为忧虑,对于官学又奈何不得,只得将注意力转向拥有更多自主权的书院,以期通过书院教育弥补官学之不足。在这篇记中,朱熹肯定了不久前张?蛭?岳麓书院所作的《岳麓书院记》。在《岳麓书院记》中,张?蛞脖泶锪怂?的书院建设理想:建书院“岂特使子群居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