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doc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什么是意象?简言之,就是“意中之象”。所谓“意中之象”,“意”就是思想感情;“象”就是客观外界的物象或事象。这也就是诗人摄取并借助客观外界的具象作为寄托自己思想感情的载体。台湾诗人余光中也认为意象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掌上雨》)。湖北诗人罗辉则说:“意象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让心中之意依托于某个物体成象。”(《也谈诗的意象》)其实,意象也并非“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只作照相式、被动式的客观反映;而是像郑板桥画竹那样,先将“眼中之竹”化为“胸中之竹”,又再将“胸中之竹”转变为“手中之竹”的艺术品,作能动的、积极的反映(参见《郑板桥集》)。譬若杜甫《春望》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花”“鸟”,就是浸透了诗人对时局感伤色彩的意象。   意象链:一首诗词总是由单意象(意象元件)→组合成复合意象→再又由多个复合意象拼接组合成为一系列的意象链条→建构成完整意境的作品。   意象元件之间的连接与构架关系:诗词作者在创作特定的诗词作品时,总是依据创作的需要,对一连串互相关联的意象元件进行反复筛选,定向拼接组合,构成符合表达自己创作意图的诗词之作来,以寄寓某种情思意趣。   下文突出重点讲讲意象间的几种主体构架(即其联系与呈现方式):在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诗词作品中,最常见的乃是:意象叠加、意象密聚、意象组合、意象并列,而最为精粹简洁的联系与表达方式则是意象脱节。   (一)意象叠加: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意象,以动词(或隐含动词)谓语为纽带,重叠交加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复合意象。这种新的复合意象,较之未叠加前各自的单个意象,其意蕴就要生动丰富得多了。   1、实象意象叠加(既含静态意象叠加,又含动态意象叠加;还含有物态意象叠加、事态意象叠加;还可有动静搭配、物事交融的意象叠加)。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通过多重意象叠加,构成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山有水、有远有近的杜甫草堂春光明媚图。又如王维《山居秋暝》的中间两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是通过多重意象叠加构成的山居秋暝图。   2、虚象意象叠加与虚实意象叠加:前者乃是通过虚象幻景(含倒影、影子及想象中神仙鬼蜮世界中的幻影与梦境等)的重叠交加而建构成的新的复合意象,而后者则是将实象与虚象重叠交加而产生的新的复合意象。有如辛弃疾的《生查子?游雨岩》:“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词中诗人与天上行云在水中的倒影和歌声在空谷回音虚实相生的传神描写,是通过虚实意象叠加展现的。   3、时空意象叠加:含时间意象叠加(有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空间意象叠加(有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空交错意象叠加(则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跨越时空,沧桑之变,幽古伤今,运乖时蹇之情由此而生。   (二)意象密聚:即以紧缩复句的形式将密切关联的意象(包括物象或事象等),压缩组合在一个简短的诗句里,以此增加诗句意象的密度和含金量。这也是诗词常用手法之一,多是个别的或局部的形式出现,或平列(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或连缀(有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月夜抒怀》);亦有因果式意象密聚的,只是并不多见(即如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其中间两联:“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三)意象脱节:(即“语不接而意接”――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在诗词中全用实体性名词意象(可含名词前的附加修饰语和名词后缀的附加方位词)浓缩、挤压、拼接而形成的最为简洁、凝练的句式。它省去了诸名词意象之间的关联词语,造成了其间彼此孤立、互相脱节的现象,故称“意象脱节”。表现形式为同时空的意象并置与异时空的意象跳跃。意象脱节是诗人千锤百炼成的警句。   1、同时空的意象并置:往往出现在诗中一联或词曲排句或单句中,诸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头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杏花春雨江南。”(元?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意象脱节也还有几乎是通篇的,则如元代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