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导论1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论1课件.ppt

主讲教师:教育科学学院 黄娅 电话:6529513(办)6209192(家) e-mail:huangya1030@163.com 学习要求: 认真听讲 独立思考 积极参与 联系实际 课程考核: 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讨论各占10分 参考资料: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7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二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相关报刊杂志: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报》 《教育文摘周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全球教育展望》 导论(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二、教育学的理论结构 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 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 本部分作为现代教育科学的入门内容,通过教学,要求学生: 掌握现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 了解当前现代教育学发展中的重要分支,如实验教育学、实用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式的发展等问题。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现代教育学的形成 难点 现代教育学的研究范式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结构 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㈠ 前教育学阶段 前教育学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一,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这一时期,出现了论述教育问题的现象,如东方的孔子、墨子、孟子、朱熹等;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 第二,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中国有: 乐征克:《学记》 曾参:《大学》 孔子思想:《论语》 孟柯:《孟子》 西方有: 柏拉图:《理想国》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学记》——中国古代的教育学 《礼记》中的一篇,战国末年出现。 作者:儒家思孟学派。郭沫若考证,乐正克 内容:1229字。对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作用等问题都作了系统的论述。 评价: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反映了我国二千多年前教育所达到的水平,其中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 《学记》——中国古代的教育学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启发——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教学相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原则:长善救失 藏息相辅 《学记》——中国古代的教育学 教学方法:不凌节而施 不凌节谓不教长者才者以小,教幼者钝者以大也。——汉 郑康成 学校教育制度 视学考试 大学教育“大成”、“小成”(离经辨志 敬业乐群 博学亲师 论学取友 知类通达 ) ——《学记》未达到科学的水平,其理论性、系统性不强,思维方式也都采用一些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孔子的主要教学思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不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朱熹《论语集注》 也被概括为: 及时巩固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 (愤启悱发原则) 学思结合原则 有教无类原则 “自行束蓨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因材施教原则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 冉有问: “闻斯行诸? ” 子曰: “闻斯行之。 ”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㈡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特点: A 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