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第4章摩擦、磨损、润滑答案.ppt

【机械设计】第4章摩擦、磨损、润滑答案.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机械零件的摩擦、磨损、润滑及密封 概念 1.摩擦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2.摩擦和磨损往往相伴发生 3.摩擦和磨损都具有两面性 4.减少摩擦磨损的最有效方法是润滑 4.1 摩擦原理 4.1.1摩擦的分类 ----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混合摩擦 摩擦系数μ随轴承的特性系数ηn/p值的改变而改变。 在边界摩擦时,μ随ηn/p值的增大而变化很小,进入混合摩擦后, ηn/p值的改变引起μ急剧变化,在刚形成液体摩擦时μ达到最小值,此后,随ηn/p值的增大油膜厚度亦随之增大, 4.1.2 干摩擦 1.库仑定律 ?=F/N 2.绝对干摩擦在实际中很少发生 3.摩擦形成机理 粘着理论——广泛被接受的摩擦理论 4.1.3 边界摩擦机理 边界膜种类: ----物理吸附膜 润滑油中的脂肪酸是一种极性化合物,其分子能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物理吸附膜 温度对其影响较大 适用常温、轻载、低速 ----化学吸附膜 润滑油中分子靠分子键与金属表面形成化学吸附膜 吸附强度较高 适用中等温度、载荷、速度 ----化学反应膜 润滑油中加入硫、磷、氯等元素的添加剂与金属化学反应生成的膜 形成的金属盐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低的剪切强度,稳定性较好, 适用高温、重载、高速 工作温度是影响边界膜性能的关键参数,当工作温度达到软化温度时,吸附膜发生软化、乱向和脱吸现象,从而使润滑作用降低,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限制 pv 值以控制摩擦面温度。 pv↑ 摩擦热↑ 4.2 磨损 4.2.1 机械零件典型的磨损过程 1.磨损:由于摩擦使金属表面的物质不断损失。 磨损改变零件的尺寸和形状,降低零件工作的可靠性,影响机械的效率,甚至导致机械的提前报废。 2. 磨损率ε 单位时间内材料的磨损量称磨损率 3.耐磨性:磨损过程中材料抵抗脱落的能力,为 磨损率的倒数1/ε. 5.磨损的四种基本类型 粘着磨损 表面疲劳磨损, 磨粒磨损 和腐蚀磨损 1.粘着磨损 在切向力的作用下,摩擦副表面的吸附膜和脏污膜遭到破坏,使表面的轮廓峰在相互作用的各点处发生冷焊,由于相对运动,材料便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形成粘着磨损。 表面温度越高,粘着的现象也越严重。严重的粘着磨损会造成运动副咬死。 2. 磨粒磨损 摩擦表面有硬质突出物,将对磨表面材料磨掉或是从外部进入摩擦面间的尘土、砂粒或磨损形成的金属微粒,在较软材料表面犁刨出很多沟纹而引起材料脱落的现象 。 3 .疲劳磨损:交变接触应力的作用,表面形成疲劳点蚀。 4 腐蚀磨损 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的磨损。 氧化磨损:生成氧化膜。 磨损类型的混合发生 1.粘着磨损 ①合理选择配对材料,同种金属比异种金属易于粘着,脆性材料比塑性材料的抗粘着能力强,进行表面处理(如表面热处理、电镀、喷涂等)可防止粘着磨损的发生; ②限制摩擦表面的温度; ③采用含油性和极压添加剂的润滑剂; ④控制压强。 2.磨粒磨损 磨粒磨损与摩擦副材料的硬度和磨粒的硬度有关。为保证摩擦面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金属材料的硬度应至少比磨粒的硬度大30%。当然,材料并不是愈硬愈好,有时选用较便宜的材料,定期更换易磨损的零件,更符合经济原则。 3.疲劳磨损: ①合理选择零件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一般情况下表面粗糙度值愈小,疲劳寿命愈长; ②合理选择润滑油粘度,适当提高润滑油的粘度有利于接触应力均匀分布,提高抗疲劳磨损的能力。在润滑油中加入极压添加剂或固体润滑剂,能提高接触表面的抗疲劳性能; ③合理选择零件接触面的硬度 4.3润滑材料 1.润滑油: 1)粘度----衡量内摩擦力大小的物理量粘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粘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Pa.s(帕·秒) 。 绝对单位制(C.G.S.制)---- l P(泊)或cP(厘泊) 1P=100 cP。 1P=0.1 Pa.s (2)运动粘度ν ν= η/ρ 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液体密度的比值。运动粘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 m2/s 绝对单位制(C.G.S.制)----St(斯)或cSt(厘斯) 1St=1cm2/s=100cSt=10-4m2/s, 1cSt=10-6m2/s=1mm2/s 粘度等级----GB/T 3141-1994规定采用润滑油在40oC时的运动粘度中心值作为润滑油的粘度等级。润滑油实际运动粘度在相应中心粘度值的10%偏差以内。 (3)条件粘度 为了方便于商业测量而建立的粘度体系。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某种规格的粘度计,通过测定润滑油穿过规定孔道的时间来进行计量的粘度。 中国----恩氏度(oEt) 美国----赛氏通用秒(SUS) 英国----雷氏秒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