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粤教语文选修第18课《登临词二首》练习题目.docVIP

2016粤教语文选修第18课《登临词二首》练习题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8课 登临词二首单元检测 一、基础巩固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澄江(chénɡ)  (2)斜矗(chù)  (3)白鹭(lù) (4)翠峰如簇(cù) (5)河洛腥 shān(膻)无际 2.填空。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3)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4)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3.文学知识填空。 (1)《桂枝香》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 (2)《念奴娇·登多景楼》作者陈亮,字同甫,时人称之为龙川先生,有《龙川词》。 4.翻译下列词句。 (1)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译文:长江好像银河,远在天边的船只笼罩着一层薄雾,水洲上的白鹭纷纷起舞。 (2)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译文:意谓陈后主(陈叔宝)因为荒淫腐败而导致亡国。 (3)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译文:六朝都在此建都,并偏安一隅,统治者都不思进取,不着意于国家大业而只顾保护私家利益。 (4)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译文:现在正逢北伐的大好形势,应该抓紧时机,挺进长驱,收复中原,管它什么对方强大呢!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5~6题。 月上瓜洲 南徐①多景楼②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 ①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②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5.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6.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有心报国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9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7.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想当年”、“到而今”两个句子领起。借代。 8.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9.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解析 这首词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守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领起,“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出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戴的首饰,这是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问自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