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电梯结构与原理教学课件ppt作者李乃夫学习任务5、学习任务6课件.ppt

电梯结构与原理教学课件ppt作者李乃夫学习任务5、学习任务6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任务是认识电梯的导向系统,了解电梯的导轨、导轨架和导靴 。 一、电梯的导引系统概述 电梯的导向系统(也称为导引系统)包括轿厢的导向和对重的 导向两部分。 二、导轨 导轨对电梯的升降起导向作用,是确保轿厢和对重装置按设 定要求作上下垂直运行的机件,同时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水平 位移,使两者在运行中平稳。 1.导轨的类型 导轨由钢轨和连接板构成,一般钢导轨常采用机械加工方式或冷 轧加工方式制作。 图5-1 常见的导轨横截面形状 L形导轨的强度、刚度以及表面精度较低,且表面粗糙,因此常用于 货梯对重导轨和速度为1m/s以下的客梯对重导轨。 空心导轨用薄钢板滚轧而成,精度较L形高,有一定的刚度,多作为 乘客电梯对重导轨使用,其外形如图5-1e所示。 2.导轨的连接与安装 由于每根T形导轨的长度一般为3~5m,架设在井道空间的导轨是从 下而上,因此必须把两根导轨的端部加工成凹凸形榫槽,互相对接 好,然后用连接板将两根导轨固定连接在一起,如图5-2所示。 图5-2 两根导轨的连接 图5-3 导轨的稳固方式 1—连接板 2—导轨 3—压导板 4—底坑槽钢 三、导轨架 导轨架即导轨固定架,其作用是支承导轨。 图5-4 导轨架 图5-5 压导板(一) 图5-6 压导板(二) 导靴 导靴可以将轿厢固定在导轨上,是确保轿厢和对重装置分别 沿着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上下运行的重要机件,也是保持轿 厢踏板与厅门踏板、轿厢体与对重装置在井道内的相对位 置处于恒定位置关系的装置。 1)刚性滑动导靴。刚性滑动导靴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靴衬和靴座 组成。靴衬常用耐磨性和减振性好的尼龙注塑成形,靴座由铸铁 或钢板焊接成形,如图5-7所示。 图5-7 刚性滑动导靴 2)弹性滑动导靴。弹性滑动导靴由靴座、靴头、靴衬、靴轴、压 缩弹簧或橡胶弹簧、调节套或调节螺母组成,如图5-8所示。与刚 性滑动导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靴头是浮动的,在弹簧力的作用下, 靴衬的底部始终压贴在导轨端面上,因此能使轿厢保持较稳定的 水平装置,同时在运行中具有吸收振动与冲击的作用,可用于额定 速度低于1~2m/s的电梯。 图5-8 弹性滑动导靴 图5-9 滚动导靴 图6-1 对重装置 对重 对重和平衡补偿装置组成了拽引式电梯的重量平衡系统 对重装置主要由对重块和对重架组成,如图6-1所示。 1.对重架 1)减小电梯曳引机的输出功率。 2)减小曳引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曳引力,延长钢丝绳寿命。 3)当电梯在“冲顶”或“蹾底”时,使电梯失去曳引条件,避免冲 击井道顶部。 图6-2 对重架 2.对重块 对重块的材料通常为铸铁,对重铁块的大小以便于安装或维修人 员搬动为宜。 图6-3 对重块 平衡补偿装置 电梯在运行中,轿厢侧和对重侧的钢丝绳以及轿厢下的随行 电缆的长度在不断变化。 1)补偿链与补偿绳应悬挂,以消除其内应力与扭转力。 2)补偿链安装时应涂油,以减少噪声。 3)补偿链长度应使电梯冲顶或蹾底时不致拉断或与底坑相碰,补偿 链的最低点离开底坑地面应大于100mm。 4)带有张紧装置的补偿绳必须设置防跳装置和行程开关,以便电梯 蹾底或冲顶时触及开关,切断电梯控制回路,使电梯停止运行。 平衡补偿装置有补偿链、补偿绳和补偿缆三种。 1.补偿链 补偿链以铁链为主体(见图6-4),一般在铁链环中穿麻绳,或在铁链 外包上聚氯乙烯塑料,以减少运行中铁链碰撞引起的噪声。 图6-4 常用补偿链 2.补偿绳 补偿绳以钢丝绳为主体,通过钢丝绳卡钳、挂绳架(及张紧轮)悬挂 在轿厢或对重底部。 1)单侧补偿连接中,一端与轿厢底部连接,另一端连接在井道中部, 其结构如图6-5a所示。单侧补偿链结构简单,适用于层楼较低的井 道。 2)双侧补偿连接中,轿厢和对重底部各装一套补偿装置,另一端连 接在井道中部,其结构如图6-5b所示。由于双侧补偿连接需增加井 道空间位置,因此使用不广泛。 3)对称补偿连接的补偿装置的两端分别与轿厢和对重的底部连接, 用张紧装置张紧补偿链,其结构如图6-5c所示。因对称补偿连接不 需要增加井道空间位置,所以使用广泛。 图6-5 补偿绳 1—电缆 2—补偿装置 3—轿厢 4—曳引轮 5—导向轮 6—对重 7—支架 8—张 紧轮 3.补偿缆 补偿缆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的、高密度的补偿装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