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武汉市国家税务局
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 * 2.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适用核定定率征收企业 (2) 增加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税相对应的减免税额填报 (3) 增加是否属于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 对于存续企业,根据上一纳税年度汇算清缴结果、本年度预计相关指标和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判断本期预缴是否属于小型微利企业; 对于本年新办企业,根据企业填报的预计相关指标、本年度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判断本期预缴是否属于小型微利企业。 项 目 行次 累计金额 一、以下由按应税所得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的企业填报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 1 减:不征税收入 2 免税收入 3 其中:国债利息收入 4 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 5 符合条件居民企业之间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 6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收入 7 其他免税收入: 8 应税收入额(1行-2行-3行) 9 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10 应纳税所得额(9行×10行) 11 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成本费用总额 12 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2015年版 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税率(25%) 15 应纳所得税额(11行×15行或14行×15行) 16 应补(退)所得税额的计算 减: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所得税额 17 其中:减半征税 18 已预缴所得税额 19 应补(退)所得税额(16行-17行-19行)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2015年版 二、以下由税务机关核定应纳所得税额的企业填报 税务机关核定应纳所得税额 21 预缴申报时填报 是否属于小型微利企业 是□ 否□ 年度申报时填报 所属行业: 从业人数: 资产总额: 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 是□ 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2015年版 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 * 填报要点: (1) 是否属于小型微利企业 ① 纳税人上一纳税年度汇算清缴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 , 本年预缴时 , 选择“是”,预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的,选择“否”。 ② 本年度新办企业,“资产总额”和“从业人数”符合规定条件,选择“是”,预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的,选择“否”。 ③ 上年度“资产总额”和“从业人数”符合规定条件,应纳税所得额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的,预计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符合小微企业条件,选择“是”,预缴累计会计利润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选择“否”。 ④ 纳税人第1季度预缴所得税时,鉴于上一年度汇算清缴尚未结束,可以按照上年度第4季度预缴情况选择“是”或“否”。 ⑤ 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选择“否”。 四、 小微企业政策解读 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 一.基本政策规定 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 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注:上述两类企业应分别同时符合相应三个条件 * 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 二 、具体政策 1. 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税[2015]34号) 注:企业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还应分别符合第(一)条中工业企业和其他企业规定条件。 * 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 2.2015年10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元到30万元(含30万元)之间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财税[2015]99号) 注意:(1)2015年10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所得,按2015年10月1日后的经营月份数占其2015年度经营月份数的比例计算。即10月1日至12月31日利润额或应纳税所得额=全年累计实际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2015年10月1日(含)后经营月份/2015年度经营月份数) (2)企业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还应分别符合第(一)条中 工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