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沙尘暴 沙尘暴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 1、4级≤风速≤6级,500米≤能见度≤1000米,称为弱沙尘暴; 2、6级≤风速≤8级,200米≤能见度≤500米,称为中等强度沙尘暴; 3、风速≥9级,50米≤能见度≤200米,称为强沙尘暴; 4、当其达到最大强度(瞬时最大风速≥25米/秒,能见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时,称为特强沙尘暴(或黑风暴,俗称“黑风”)。 沙尘暴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空气容易受热,而其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就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当出现长时间大风天气时,就容易将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并被强风吹到其他地方,形成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防灾应急 应急要点 ●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 专家提示 ●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 ●平时要做好防风防沙的各项准备。 从曲线的变化中,我们有什么发现?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次数明显增多,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1、沙尘暴多发生于( )、( )和干燥的( )的地表。 2、我国沙尘暴发生的次数随着工业的发展在逐年( )。 3、产生沙尘暴的原因是什么? 大气污染、表土流失。 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体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70 共计 3 公元第13世纪 1 公元第5世纪 17 公元第20世纪 0 公元第12世纪 3 公元第4世纪 17 公元第19世纪 0 公元第11世纪 1 公元第3世纪 10 公元第18世纪 0 公元第10世纪 0 公元第2世纪 4 公元第17世纪 1 公元第9世纪 0 公元第1世纪 7 公元第16世纪 0 公元第8世纪 1 公元前第1世纪 2 公元第15世纪 0 公元第7世纪 0 公元前第2世纪 1 公元第14世纪 1 公元第6世纪 1 公元前第3世纪 发生 次数 世纪 发生 次数 世纪 发生 次数 世纪 中国历史时期各世纪沙尘暴发生次数 (夏训诚、杨振声 1996) 2154年有历史记载的沙尘暴70次。平均31年发生1次。 据地方志记载,公元351年甘肃武威一带就有强沙尘暴发生,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与生畜伤亡。 20 世纪中后期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时间分布状况 23 14 13 8 5 次 数 90年代 80年代 70年代 60年代 50年代 时 间 近期年际变化特征 1999年9次,2000年14次, 2001年18次,2002年12次 0 50 60 70 80 90 年代 10 20 30 次数(次) ●5次 ●8次 ●13次 ●14次 ●23次 面积扩展(平方千米/年) 年代 50~60 1000 2000 70~80 3000 90 0 ? ? ? ●2100平方千米 ●1560平方千米 ●2400平方千米 结合小资料和上面的统计,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自然原因: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 专家指出,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暴灾害频率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特别是地表植被的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防治并重” 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停止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生产活动。 根据讨论的结果,想一想,人类应该为防治沙尘暴做些什么? 一 植树造林,形成生态屏障;在城市中种植花草,增大绿化面积。 植树造林,我们可以达到减小风速,降低风沙侵蚀。另外,森林也众所周知,森林有保持水土,含蓄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功能。通过有很强的生态效益。 二 推动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 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降雨量,从而调节干旱地区的水循环最终达到改善气候环境; 三 在河套地区和沙黄土地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以保护水资源和天然绿洲为中心,控制沙化土地,保住天然绿洲,逐步扩大人工林; 四 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7.2礼仪展风采(优质课)答题.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第2单元第2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湘教版必修1答题.ppt
- 7.2礼仪展风采答题.ppt
- 5章实验室检查答题.ppt
- 7.2视频获取与加工答题.ppt
- 13.单层厂房主要结构构件答题.ppt
- 2014-2015学年高中政治+3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人教版必修1(共40张)答题.ppt
- 13.风雨答题.ppt
- 5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答题.ppt
-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答题.ppt
- 2025年中国双簧片迷你尖嘴钳行业市场调查、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原电池行业市场调查、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白沙乳白米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金属彩锌产品行业市场调查、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双下模移动式热压整形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综合类-第三章卫生法规-第三章卫生法规-第二章医学伦理学-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历年真题摘选带.docx
- 2025年综合类-特许金融分析CFA考试-特许金融分析CFA考试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100题.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装焊夹具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硅橡胶胃管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板式超高温灭菌机组行业市场调查、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