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味道里的营养密码.doc
味道里的营养密码
酸
说到“酸”,有人觉得“酸不溜丢”,有人则喜欢那种“爽快刺激”。日常饮食中,常见食物的酸味成分包括以下几种。
醋酸。食醋的酸味主要来自醋酸,醋酸含量越高,醋的味道越酸。饮食中适量吃点醋,有利于增加食欲、抑制细菌、减少维生素的损失、促进钙的吸收。由于酸味可强化咸味,因此做菜时少加盐、放点醋,不会觉得太淡,有助于控制盐的摄入量。
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等有机酸是水果酸味的来源,它们能增加食欲、帮助消化,促进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水果中,柑橘、菠萝和梨富含柠檬酸;苹果、香蕉和樱桃是苹果酸的“大户”;酒石酸主要存在于葡萄中。另外,柑橘类、浆果类(草莓等)、枣类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也是水果酸味的来源,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当身体疲倦、出现感冒症状时,吃些酸味水果,可增加抵抗力、预防疾病发生发展。
乳酸。酸奶的酸味主要来自乳酸。一般来说,奶类含有3%~6%的乳糖,经乳酸菌发酵成酸奶后,大部分乳糖转化为乳酸。这一转化可以明显减轻或消除“乳糖不耐受”(由于小肠不能消化、吸收乳糖,而在饮奶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问题。此外,四川大学综合分析国内外46项研究发现,适量摄入酸奶还可缓解便秘、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建议大家每天至少喝一小盒酸奶(约100克),乳糖不耐受、便秘的人可适量增加酸奶摄入量,达到300克。
泡菜的酸味也主要来自乳酸,它是乳酸菌将蔬菜原料中的糖分转化而来。从营养上说,腌渍过程中,蔬菜中原有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基本能得以保存,且经过发酵,还会产生一些B族维生素。日常生活中,可将泡菜作为开胃食品,或与其他食物一起做成美味佳肴,如鱼香肉片、肉末豇豆、酸菜鱼等。选购时,最好选择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个人和小作坊制作的泡菜,由于质量控制水平有限,可能出现寄生虫、微生物过多、亚硝酸盐超标等问题,带来食品安全风险。
鲜
对很多人来说,“鲜味”是一种很难形容的美味。虽然人们追求“鲜味”的历史由来已久,但科学领域对它的认识还不到百年。
谷氨酸盐。海带的鲜味来自谷氨酸盐。二十世纪初,日本人从海带汤中分离出谷氨酸钠,发现它的味道跟通常所说的“鲜味”很像,于是发明了味精。此外,土豆也含较多谷氨酸盐,用它来炖牛肉会比其他蔬菜“鲜”得多;酱油的鲜味也主要来自谷氨酸盐。
琥珀酸及其钠盐。琥珀酸的学名为丁二酸,是贝类鲜味的主要成分。
核苷酸。鱼肉的鲜味来自肌苷酸盐和一些氨基酸肽。这种物质有“强力味精”之称,也存在于牛肉、鸡肉、猪肉中。菌类食物的鲜味主要来自鸟苷酸,经过干燥过程,香菇中的鸟苷酸盐含量随之提高,因此干香菇会比鲜香菇闻起来更香。肌苷酸和鸟苷酸这两种成分都属于核苷酸。
值得提醒的是,鲜味讲究“强强联合”,多种鲜味成分协同作用,产生的鲜味远远大于各自单独使用,比如土豆炖牛肉、小鸡炖蘑菇等菜肴都是这个道理的经典实践。
甜
喜欢甜味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习惯,很多人无法拒绝它的诱惑。甜蜜,通常是食物中的糖带给我们的味觉体验,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食物本身含有的糖;二是在食品加工和烹调中额外加入的糖。
自身糖。以水果为例,随着果实的成熟,其中的淀粉会转化为蔗糖、果糖、葡萄糖等糖分,成为甜味的来源。桃、苹果、香蕉等水果,在采摘后,这一转化过程仍在进行,因此会越放越甜。在含糖种类上,不同水果相差不小,桃、樱桃、李子、葡萄、杏、香蕉、荔枝、猕猴桃等以葡萄糖为主,其次为果糖、蔗糖和山梨糖醇;梨、苹果、枇杷、无花果等以果糖为主,其次为葡萄糖、山梨糖醇和蔗糖;菠萝、芒果等则以蔗糖为主。
对普通人来说,完全可以尽情享受水果天然的甜蜜,同时收获预防肥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发病风险等多种健康益处,但最好不要过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每人每天应保证摄入200~350克水果。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也不用拒绝水果的甜蜜,可以优先选择青苹果、梨、桃、杏、李子、樱桃、柑、柚等血糖指数较低的水果,每天可以吃200克左右;少吃血糖指数较高的水果,如香蕉、西瓜、芒果;不吃含糖的水果罐头。
添加糖。对所有人来说,最需要强调的是,控制“添加糖”的摄入。在食品生产和制备中被额外添加的糖和糖浆被称为“添加糖”,包括白砂糖、绵白糖、红糖、玉米糖浆等,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饮食中,添加糖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含糖饮料,多数饮品的含糖量在8%~10%左右,相当于一瓶500毫升的饮料中含40~50克糖;二是糕点、甜点、冷饮等包装食品;三是红烧、糖醋等烹饪方式往往用糖作为佐料加入菜肴。研究发现,添加糖摄入过多直接增加龋齿风险,还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因此,大家都应控制添加糖的摄入,培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