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研究古汉语课件.ppt
第二节 研究古汉语音韵的材料和方法 一、汉字 汉字中有大量的形声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声旁表示的是形声字的读音。在造字时代,声旁的音和形声字的音应该是相同的,至少是十分接近的。如“闻”,从耳门声,说明“门”与“闻”的声音是相同或十分接近的。 使用相同声旁的字,它们的读音也必定是相同或十分接近的。如“各”属于铎部字,其韵母是[ak]。“客、格、洛、路”等从“各”得声的字也是铎部。“我”属“歌部[ai]” ,“義”从“我”得声, “儀”从“義”得声,因此,从“義”、“我”得声的字都属于“歌”部:檥議蟻;饿鹅娥蛾俄。 汉字在使用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这些材料也都是与语音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也是研究古汉语语音的宝贵材料。 二、古代的韵文材料 韵文材料是指诗歌、辞赋等韵文中的韵脚字。韵脚字一定是同韵或至少是近韵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韵文的韵脚字材料来分析、归纳诗歌、辞赋创作时期的韵母系统的情况。归纳的方法是系联法,即把诗歌中各章押韵的韵脚字一个个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押韵单位,如果两个押韵单位中有相同的字,就合并。如此由章及篇及整部书,系联成若干个押韵单位,即得出若干个韵部。 以《诗经》为例: 《小雅·沔水》第一章: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关雎》第三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周南·芣苢》第一章: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这样,把《诗经》的入韵字分成若干个押韵单位,每个押韵单位就是一个韵部。 三、古代的注音材料 古代的注音材料包括古代文献中的直音、读若、反切等注音材料。这些材料直接反映被注音字和用来注音的字在古代的读音,也是研究古音的材料。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音。如:铺,东晋徐邈注“音敷”,说明当时“铺”、“敷”同音。曼,徐邈注“音万”,说明当时“曼”、“万”读音相同。 读若是通过比况的方法,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注音。如《说文》:“椵,读若贾。”“臑,读若襦。”“苋,读若丸。”说明东汉时期,“椵”与“贾”,“臑”与“襦”,“苋”与“丸”的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四、古代的韵书和韵图 韵书是古人将韵母相同、相近的字汇集在一起,使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能够据之选择韵脚字的一种词典,如《切韵》、《广韵》等。它们先以声调为标准分为四卷,再以韵腹和韵尾为标准把字分为若干类,叫韵。每一类有个名称,叫韵目。一韵之内读音完全相同的字划为一组,这样的同音字组叫韵类。 韵图是古人编制的声韵调配合的音节表,如宋代的《韵镜》、《七音略》等。韵图直观地将字的声母、韵母、声调情况都反映出来,对研究当时的语音系统很有帮助。 五、异文材料 异文是指不同的书或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在记载同一事物时使用的不同的字词。如《春秋·隐公十二年》:“公会郑伯于时来。”《公羊传》则写作:“公会郑伯于祁黎。”又如“伏羲氏”在古书中也写作“庖羲氏”、“包羲氏”等。 这样的异文材料对于研究上古汉语的声母和韵母系统很有价值。 六、声训材料 声训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去解释词语的一种训诂方法。声训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语音情况,可以作为研究古音的参考。如《释名·释水》:“江,公也。”用的就是声训。又如《说文》:“门,闻也。”用的也是声训。 七、对音材料 对音就是常说的音译。对音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词在借用时的读音情况,在汉语古音研究,特别是音值构拟上有独特的价值。梵文namas,借入汉语后译为“南无”,用“无”对译ma,说明当时“无”不是零声母,声母应该是m。梵文buddha,汉语译为“浮图”,以“浮”对译bu,说明当时“浮”的声母是双唇音。 自汉代起,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汉语从其他语言尤其是梵语中借用了大量词语,其中大部分是音译。其他民族语言如朝语、日语、越语也从汉语中借用了大量词语,其中大部分也是音译,这些也是我们研究古音的宝贵材料。 八、方言材料 汉语方言复杂。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古代的一个音在甲方言发生了变化,在乙方言却保留了下来。因此,方言也是我们研究古音的珍贵的活语言材料。 “阶”的古声母是[k],普通话变了,西南官话却没变。“茶、郑、镇”上古是舌尖中音,普通话变成了卷舌音,福州话却没变:茶[ta]、郑[ta?]、镇[tei?]. 古代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保存在方言里,如粤方言保存了古汉语的[m][p][t][k]四种辅音韵尾,闽方言保存了上古汉语舌尖舌上不分的特点,吴方言则保存了古汉语声母有清浊对立的特点等。 九、亲属语言材料 汉语与藏语等汉藏系语言有共同的来源,拿汉语去跟同语系的其他语言进行历史比较研究是汉语古音研究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法。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