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检定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与准备方向.doc

教师资格检定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与准备方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资格检定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与准备方向.doc

教師資格檢定考試─教育心理學重點與準備方向 亞洲大學 陳昇飛 壹、學科簡介與閱讀方法 一、教師資格檢定考試 每年三月初考試(100年度為3月日幼稚園課程與教學、幼兒發展與輔導 自99年度起本檢定考試國語文能力測驗選擇題及作文的配分比例為6:4; 其它考科選擇題及問答題的配分比例為6:4。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文哲譯(2005)。R. E. Slavin著。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學富 周甘逢、劉冠麟(譯)(2002)。R.J.Sternberg & W.M.Williams著。教育心理學台北:華騰教育心理學。台北:教育心理學。台北: 前運思期(2~7):知覺集中傾向、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義 具體運思期(7~11):序列化、守恆概念─去集中化、可逆性、分類能力、類包含能力─紅花多還是花多? 形式運思期(11~):抽象概念的理解─正義、假設演繹推理、命題推理 *發展階段論對於學習的貢獻是什麼?為什麼後來的學者對此有許多的批評?階段論的主張還適用嗎(普遍性與差異性的認定)? (二)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論 強調社會文化對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著重高層次認知功能的發展 仲介作用─語言、文字、圖表、計算系統的功能 ─對兒童私語的現象與皮亞傑的看法不同 ─學習帶動發展 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簡稱ZPD) ─實際發展層次(個體能獨自完成的作業) ─潛在發展層次(在他人的協助下完成的作業) 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觀點後來衍生成社會建構主義 教學實踐上的應用特色 鷹架的搭建、社會互動、合作學習/交互教學法、動態評量 ※請比較皮亞傑與維高斯基對認知發展觀點的異同 ※考題練習 ( )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所受到的主要批評為何? (A)難以解釋認知結構中量的改變 (B)低估青少年期的形式運思能力 (C)將認知發展階段的順序倒置 (D)低估兒童期的認知思維能力 ( )在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中,個體依據現有的基模(schema)來瞭解新物體或事件的歷程稱為:(A)平衡 (B)反射 (C)同化 (D)調適 ( )比較皮亞傑 (J. Piaget)和維高思基(L. Vygotsky)對於發展的看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會因不同文化而有所差異 乙、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主要源於獨立探索,強調幼兒與實體的互動 丙、維高思基認為在適切引導的情況下,學習即能引導發展 丁、維高思基認為認知發展是由個體的(自我中心的)歷程轉變成社會化歷程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二、社會/人格發展理論 (一)艾里克森(Erikson)心理社會期發展論 ─自我需求與社會要求 平衡或失衡? ─發展危機(development crisis)或轉機 ─前一階段的危機化解後,才能順利進入下一階段 ─有反例嗎? 1.信任─不信任(0~1) 對人信任,有安全感 2.自主行動─羞怯懷疑(1~3) 能按社會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 3.自動自發─退縮愧疚(3~6) 主動、好奇,行動有方向,開始有責任感 4.勤奮進取─自貶自卑(6~青春期) 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5.自我統合─角色混亂(青年期) 有了明確的自我概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 6.友愛親密─孤癖疏離(成年期) 與人相處有親密感 7.精力充沛─頹廢遲滯(中年期) 熱愛家庭關懷社會,有責任心有義務感 8.完美無缺─悲觀失望(老年期) 隨心所欲、安享餘年 *教育是個體發展的助力或阻力? (二)馬西亞(Marcia)的研究 迷失型統合、未定型統合、定向型統合、早閉型統合 ※考題練習 ( )根據艾瑞克森(E. Erikson)的看法,下列何者是國小學童的心理社會危機? (A)自動自發對退縮愧疚(initiative versus guilt) (B)友愛親密對孤獨疏離(intimacy versus isolation) (C)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industry versus inferiority) (D)自主行動對羞愧懷疑(autonomy versus shame and doubt) 三、道德發展理論 (一)柯爾柏格(Kohlberg)的三期六段論 *習俗(convention) 道德不是有或無的問題,而是逐年發展而成。 *兩難問題情境 道德判斷不單純是一個是非對錯的問題,而是其背後的價值觀。 1.前習俗道德期(0~9) (1)避罰服從取向:行為後果是否受懲罰 (2)相對功利取向:利益交換 2.習俗道德期(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