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和谐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体和谐观.doc

談 覃 鹽 季旭昇* 一、覃字的舊說 覃字,《說文》的說法有很多讓人不明瞭的地方,《說文》卷五〈部〉云: ,長味也。从、鹹省聲。《詩》曰:「實覃實吁。」:古文覃。:篆文覃省。 「覃」字為什麼有「長味也」的意思?依許說,當然一半是來自「鹹省聲」,這個被省的聲符還要兼義,才能產生「味」的意義。但是,一個聲符「鹹」字的表音部分「咸」被省略了,只剩義符「鹵」,它能產生聲符的功能嗎?不能產生聲符的功能,許慎為什麼仍然要用「鹹」字來說解呢?其次是,「長味也」的「長」義是來自「」,而《說文》對「」字的說解,自來就令人可疑。依古文字學家的看法,「」字本象容器形,那麼它怎能產生「長」的意義呢?這種種的疑問,自來費解。覃從鹹省之說,學者多有疑之者。徐灝《說文段注箋》云: 此字从鹵,即長味之義,似不必用鹹省為聲。 郭沫若提出的想法比較特殊,他在《金文叢考.釋覃》中說: 案此乃象形文,象皿中盛果實之形,非鹹省聲也。此下從皿,則知其它……等形亦必為器皿之象形,小篆訛變為。……於皿若豆中盛果實以供食,自可得「長味」之義。 龍宇純先生也以為覃字從鹹省聲之說可疑: 鹹字胡讒切,覃从鹹聲,猶談淡从炎聲。雖金文覃字作,鹹省之說可疑。許說如此,姑存之。 覃字下部所從的,也有不少問題。《說文》卷五〈部〉云: ,厚也。从反。 從反為何會有(厚)的意思?段玉裁注說: 倒者,不奉人而自奉,之意也。 雖然好像也勉強能夠自圓其說,但是總覺得左支右絀,不愜人意。直到唐蘭之說出,才把「」字的初形本義弄清楚了: 此字習見,金文作……等形,舊亦不識。又字偏旁作(《父己簋);覃字偏旁作(又下廿、覃父丁爵)、(又上三三、覃父乙卣)、(《(《(《(《(《(又尸鐘)、(《鐘)等形,俱與此字相近,據《,其字實當作,則此字當釋也。……其字本象巨口狹頸之容器,故象米在中,覃象在中,而簟字毛公鼎作,變从皿,更可證亦容器矣!《說文》訓為厚,實因本義久湮,遂以意為之耳。……《說文》謂覃字從鹹省聲,按省者必有不省之字,今本無从鹹聲之字,而遽言鹹省聲者,乃由覃字之聲難知而強為附會耳。今謂覃字當從聲,覃與厚乃聲之轉。《說文》从覃得聲者有禫、蕈、嘾、曋、橝、、、驔、燂、潭、、撢、、蟫、鐔、醰等字,而厚字無由之得聲者,然則字本當讀若覃,其作厚音者,偶變耳。 唐氏以金文及偏旁分析法釋 為,證據確鑿,當可從。他已經指出「覃象在中」,也看到毛公鼎的「簟」字作「」,「變从皿,更可證亦容器矣」,眼看就要解出「覃」字的正確意義了。可惜,他一個不小心,歧路亡羊,把「覃」字解成「盛蕙於,以蕙和酒」,又說卜辭中有「」形,隸定作,即是「覃」字: 右字,舊不能釋,今按即覃字也。…… 小篆覃字從鹵,今隸從西,由金文二形變來,然金文所從二形,本非鹵及西,特形相混耳。余謂字所從之,實乃字。《說文》:「胃,穀府也。從肉,象形。」又:「,糞也。從艸,胃省。」……《說文》無字,即之變也。…… 由是言之,覃之本字,當象盛於,以聲化例推之,亦聲也。者蕙之本字,蕙蓋用以湛酒者。《說文》:「覃,長味也。」《字林》:「醰甜同,長味也。」徐灝《說文段注箋》說謂:「覃醰古今字」是也。以蕙和酒,引伸之,因有長味之義矣。 據此,唐蘭明白地指出「」是裝酒的,因為裝的是蕙酒,所以引伸有「長味」的意義。但是,以蕙和酒,可以有香味,似不應有「長味」。更何況他指出的「」根本不能釋為「覃」字。 李孝定先生基本贊成唐蘭的說法,並進一步說: 唐氏釋此為,以金文諸形證之,固有形如反者,其說蓋不誤。竊疑與許書訓滿之當為同類之器物,受物之器恆滿盈,故引申之義為滿為厚也。 受了唐、李二先生的影響,我已往一直認為「」是裝酒的東西,因為加示就是福,福是祭祀用的酒,那麼「」應該是裝厚酒的罈子吧。我一直沒有注意到,如果是裝酒的罈子,那麼為什麼「」總是和「鹵」字在一起而組成「覃」(嚴格隸定當作)字呢? 二、覃字的新解 「覃」字早見於殷金文,西周晚期的番生簋中有「簟」字(嚴格隸定可作,字表3),從竹從鹵從;同樣的字又見於毛公鼎,卻從竹從鹵從皿(嚴格隸定可作,字表4),二者的銘例都是「簟弼」,其為同一字,毫無問題。對於毛公鼎「(簟)」字為何從「皿」,高田忠周說: 按《說文》:「簟,竹席也。从竹覃聲。覃从鹹省,鹹从鹵,鹵从西也。故此以……下亦从皿,此从鹽省也。」 其說從《說文》出發,看起來把字形講通了,但是並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也就是覃為什麼從鹽省?誰也沒有說明白。事實上,在新材料沒有出來以前,這個問題也解決不了。 一九七九年安徽壽縣出土了一批金幣,涂書田〈安徽壽縣出土一大批楚金幣〉盧金(字形見「字形表」6)。一九八八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代貨幣大系.1.先秦貨幣》收在1060頁第4266-4271號,隸定作「鐔」;同書1156頁的金鈑出土簡況表作「盧金」()。一九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