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鼓励孩子的方法.ppt
第六章 鼓勵孩子的方法 第一節 鼓勵的意義 一、鼓勵有別於稱讚 一般人總以為鼓勵就是稱讚,稱讚就是鼓勵,其實二者有不同的目的和效果。 稱讚是獎勵的一種,著重於比較和競爭,稱讚意味著:只有孩子做到父母控制孩子的方法,企圖促使孩子達到父母期望的標準。 鼓勵不同於稱讚,鼓勵著重於孩子能力的發揮,並且幫助孩子經由貢獻己力而獲得價值感;鼓勵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鼓勵重視孩子內在的自我激勵而不對孩子做價值判斷。 二、稱讚的副作用 過度的稱讚會對孩子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有些孩子為了能得到父母的稱讚而表現好,會使他們相信其個人的價值在取悅他人。自我激勵或自我的激勵和稱讚則是另外一回事,孩子對自己的表現感到滿意,內心受到自我的激勵和稱讚。 三、稱讚可以成為鼓勵 事實上,父母會發現有時運用稱讚是很自然的事,而且做得適當也沒有什麼不好。父母如能不光是期望孩子的表現傑出或優異,更是看重他們是自己的孩子,並且不因他們表現好壞而真正接納和關懷他們,這就是鼓勵。 基本上有四個條件: 1.父母稱讚的目的不是為了控制孩子達到自己期望的標準。 2.父母稱讚孩子不含價值判斷,不強調競爭和比較。 3.孩子行為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稱讚(或獎勵)。 4.孩子對父母的稱讚(或獎勵)原本就沒有要求或期盼。 四、鼓勵的用語 口頭上鼓勵的例子供參考: (一)表示接納 表6-1鼓勵與稱讚的區別 (二)幫助孩子評量自己的表現 (三)表示信心和信任 (四)著重努力和進步 (五)強調長處、貢獻和感激 第二節 鼓勵的原則 鼓勵的原則有以下六項: 一、真誠的接納 戴克斯(1964)強調人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而沮喪是人類所有問題的根源。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首先得從接納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開始。 行為者和行為是有區別的,我們接納行為者這個人,但是可以不贊同和接受其行為。 二、著重積極的一面 想幫助表現不好、心情沮喪的孩子,就要開始避免一些消極的言行。著重積極的一面正是幫助孩子建立信心,當孩子對自己的表現開始滿意時,他才會更努力地改正自己的錯誤,以求考的更好、答對更多題目、寫得更漂亮等等。 三、重視努力和進步 父母以一件事的成果來論成敗,這會使孩子很容易沮喪,尤其當他們面對著一件很難的事情,儘管他們盡力去做了而仍做不好。著重於努力和進步,才具有鼓勵的作用;過份強調事情的成果,只是告訴孩子說:除非你做的很好,否則毫無價值。 期望一個原本沮喪地孩子能立即做好一件事,是不切實際的。為了避免他更受挫折,訂定實際可行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四、肯定個別能力 一個人感到有價值,是當他的能力有所發揮,且受到肯定的時候。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華和能力,孩子也有其特有的天生氣質和潛能。孩子在成長中需要不斷地肯定自己的能力,父母平時觀察到家中的每個孩子都有其特殊的氣質和才能。孩子經常從一點上建立信心,會逐漸轉移到其它的才能上建立信心。父母同樣可能有才華,可以幫助孩子學習。 五、避免令人沮喪的語言 語言常反映出一個人的態度,有些話說出口非但不具有鼓勵的作用。 (一)接受「我不能」的遁詞 不要接受你自己的「我不能」,也不要受孩子的「我不能」,假如他實際上是「我不願意」的逃遁之詞。 (二)拒絕「我試試看」的退路 要對自己說:「我願意」,不要再被「我試試看」所愚弄。當孩子面臨問題時說「我試試看」時,父母要建議他不要說試試看,要決定自己願不願意去做。 (三)不說逃避責任的話 父母對孩子的犯錯感到生氣,但不是他讓父母如何如何,而是父母有權決定自己的態度:生氣與否。 六、從自我鼓勵開始 鼓勵是人類的一種基本需求,沮喪的父母是無法鼓勵沮喪的孩子的。因此,鼓勵自己跟別人是需要同要地重要。假如父母認為目前和孩子的關係需要改善,假如父母覺得前面所說的有道理,那麼得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勇氣,一是實踐。 要成為稱職愉快的父母,不是為了要證明自己給別人看,也不是樣樣都能做得很好,也許仍然會有失敗或不愉快,也許孩子的犯錯行為仍會出現。 第三節 鼓勵的策略 十種策略及參考範例來幫助父母更有效的鼓勵孩子: 一、賦予孩子責任 多數的父母嘗試「教」孩子責任感,所用的方式都是獎勵、警告、懲罰、賄賂等,但是太多的經驗告訴父母,責任感是無法用教的,孩子必須藉由父母的協助,自己來學習責任感,賦予責任是一種對孩子的肯定和信心。 二、提供孩子貢獻的機會 父母需肯定孩子對家庭的貢獻,對子女積極幫忙表示感激。 三、接納孩子的意見 子女可能會了解一些父母所不清楚的事情,文人父母者應該儘量去發現與接受子女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