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ppt
*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2010湖南卷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2010四川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2010四川卷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2)既是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008天津卷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⑴“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008天津卷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1.具体解释字或词在句中的意思。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并分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 +分析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 +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一字师的故事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二、怎样鉴赏炼字艺术 古代诗歌的语言凝练,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语言的锤炼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修辞、词类活用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用替换法等体会其意蕴,赏析其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和带来的艺术效果。 三、关注几类词语 (一)动词 形容词 副词 数量词 (二)特殊词(色彩词、拟声词、叠词) 1.动词 能达到表达生动的效果。 例1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孔尚任《哀江南》) “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例2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闹”字,运用拟人、通感的手法,以动写静,描绘出杏花争妍斗艳的活泼生机,还能令人想到蜂飞蝶舞的情景,写出了蓬勃的春意。 例4 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弄”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态。 例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溅”“惊”二字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分裂、国事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形容词 能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等效果。 例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