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综述.ppt
*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949年10月—1956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按两个阶段和四个中心问题来掌握。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是建立、巩固人民政权和国民经济恢复阶段。1953年到1956年底,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阶段。四个中心问题是巩固人民政权、国民经济的恢复、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完成三大改造。 1949年我国建立起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从经济上看,建国初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由上可见,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很大,从整体上看,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但它又具有社会主义社会的决定因素,我们说过渡时期的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发展方向而言的,说这个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的,这个过渡时期,从完整意义上讲,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阶段划分: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1)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底)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阶段。 ①主要矛盾:广大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具体任务有两个:政治上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经济上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巩固新生政权是恢复发展经济的前提,而恢复发展经济为巩固新生政权奠定基础。 ③主要措施: A.政治上: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 背景: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威胁与破坏,人民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仇视、封锁和包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稍后出现的美国侵朝战争。 措施:人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进行大规模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在全国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开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和“五反”运动,严惩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人民政府采取的恢复国民经济的各项措施也有助于新政权的巩固。 B.经济上: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斗争 措施:建国伊始,人民政府就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组建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全国物价,赢得了人民信任;统一财经,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促进了国家财政的初步好转;合理调整工商业;人民政府在农村允许自由经营,引导农民互助合作,组织兴修水利;在城市工矿业中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结果: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第二阶段(1953年—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阶段 ①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具体任务有两个: 一是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社会主义革命——变革生产关系 二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 二者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工业化是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是总路线的主体,三大改造为工业化的实现创造前提条件,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工业化的发展,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③主要措施: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经济上: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解放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并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将它们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从而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 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B.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经济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北省宜昌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doc
-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doc
-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doc
- 湖北省流动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巡讲团来到观阵希望小学.doc
- 湖北省荆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 湖北省襄阳四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1(数学文).doc.doc
- 湖北省襄阳四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1(数学理).doc.doc
- 湖师院南浔附小语文工作坊计划.doc
- 湖心亭修.ppt
- 湘教版_八年级上_音乐_举杯祝福.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