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与失落共处~如何陪伴学生历经分手失落-弘光科技大学谘商.ppt

在爱中与失落共处~如何陪伴学生历经分手失落-弘光科技大学谘商.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爱中与失落共处~如何陪伴学生历经分手失落-弘光科技大学谘商.ppt

陪他一段 談失落經歷的陪伴與悲傷關懷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 學經歷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 台灣神學院教會與社會系學士 89年社會工作師高考及格、96年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 一葉蘭喪偶者情緒支持團體帶領老師 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板橋分會 器官捐贈協會喪親情緒支持團體帶領老師 張老師月刊特約專欄作家 台灣神學院教社系、神學系兼任講師 曾任馬偕醫院社會服務室、安寧中心臨床社工師 曾任呂旭立基金會兼任諮商心理師 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 現任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暨臨床教師 關於蘇絢慧 曾經出版的作品包括: 《死亡如此靠近》(2001年,大塊文化) 《請容許我悲傷》(2003年,張老師文化) 《這人生》(2004年,張老師文化) 《生命河流》(2005年,張老師文化) 《喪慟夢》(2007年,張老師文化) 《於是,我可以說再見》(2008年,寶瓶文化) 《因愛誕生》(2009年,寶瓶文化)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2011年,寶瓶文化) 《愛,一直都在》(2012,張老師文化)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2013,寶瓶文化) 關 於 「失落」 取自/c/ 2004-02-11/22192833789.shtml 一位失去妹妹的姊姊說: 「生活第一次被拋出常軌,花了好多力氣才體悟世事是 無 常。」  一位失去爸爸的女兒說: 「喪親經驗真是奇特又恐怖的經驗,不只是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包括朋友,親人(遠親近親)…等等的人際關係也因此改變,而當自己和逝去的人還有一些『未解的衝突』,事情就更複雜了。」 「失落」讓我們的生命…. 停頓 斷裂 混亂 失控 看不見未來 我們被迫進入了一個「等候區」 就像一艘船經歷了突如其來的暴風雨,進退不得、進退兩難、失去航道、失去方向…. 我們必須等待完全歷經過風暴,並接受過程裡所有的考驗與挑戰。 在這段「等候區」的考驗與挑戰 起伏不定的情緒〈易感易怒〉 混亂難整的思緒 難耐的各樣失落感覺 振作與倒下 難以表達的孤獨感受 現實生活的沈重壓力 還有,因為深層痛苦而產生對於神(上天)與生命的懷疑與憤怒。 「為什麼是我?」 「為什麼捨棄了我?」 哪裡尋求支撐下的力量? 一首禱告詩(取自Living with grief after loss) 我們深信在空無的另一邊, 是穩定的力量。 在痛苦之後,會有療癒。 在破碎之後,會有補全。 在憤怒之後,會有平安。 在傷害之後,會有寬恕。 在沈默之後,會有訴說。 在訴說之後,會有領悟。 穿越了領悟,那裡就是愛。 ~無名氏 我們體驗到人生的一體兩面, 甚至是多面的共存。 面對哀傷的潮流(內在大量的紛亂與糾結) 接受哀傷有它的季節與時間,如浪潮一樣,有漲有退。 允許自己的表達。(訴說、文字、繪畫) 允許自己如傾盆大雨般的哭泣。 允許自己提出憤怒之聲、懷疑之聲….. 允許自己可以待在裡頭,也可以暫時離開 允許自己可以有自己的腳程往前走。 允許自己可以找一個願意傾聽、願意陪伴的人。 「你只要聽我說,不用特別告訴我該怎麼做,我需要的是有一個人可以好好的聽我說…..」 ~一個陪伴媽媽臨終的二十歲兒子 悲傷,不是為了傷害我們,而是要告訴我們,心受傷了,靈多麼憂苦。 重述與繼續編寫自己的生命故事 重述這「失落」的過程與經驗。 重述逝去的親人遺留下來的生命故事。 重述自己的生命遭受了什麼樣的改變。 這些改變與經驗將形成什麼樣的自己繼續編寫著生命故事? 我們將知道, 我們的生命尚未完成。 死亡不是結局、悲傷也不是結局。 死者對我們的意義不會只停留在死亡那刻結束,它會演變會發展; 我們失去所愛某人的悲傷也不會只停留在某一個狀態,它會流動、會前進、會有季節與氣息。 失落情緒的調節與撫慰(1) 分手失落的情緒有:不捨、難過、傷心、憂鬱、沮喪、生氣、絕望…. 如果合併情境,情緒可能有:恐懼、擔心、害怕、焦慮、憤怒、無力、無助、羞愧…. 失落情緒的調節與撫慰(2) 情緒特性 情緒是當我們遇到情境,情境中的訊息刺激而激發出的體內產物(一種動力),促使個體可以有所行動反應,來因應情境與自己的需求或狀況。 因此情緒是功能性的,也是為了適應環境變化。 洞察情緒可以及時對情緒進行梳理與撫慰處理。 失落情緒的調節與撫慰(3) 孩童時期,情緒被引導與被關照的經驗將成為未來成人期之後自我處理情緒與對應他人情緒的基礎。 因此失落的情緒被理解、被關注、被容許與被撫慰即被引導就顯得格外重要。(做為個體一種經驗修正,與新能力的學習) 失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