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魅力钟山.doc
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日期:20年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写。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的名称,应不超过30字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 邮政编码 553000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占地面积
/ 绿化面积 / 总投资(万元) 环保投资
(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82% 评价经费 / 预期投产日期 201年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国务院98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据此,(国环评证乙字第号)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工作,在对本项目的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1、地理位置及交通
,,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2、占地、拆迁情况
(1)、占地、拆迁情况
项目,,地块内无居民住户,因此,不涉及拆迁、安置。
3、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万元4、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名称
建设方式
面积
沿线绿化带
覆盖于地下综合管廊顶部
约6000m2
照明系统
管线敷设
长度约1.05km
排水系统
铺设底管,各节点设集水井
长度约1.05km
通风系统
采取机械和自然通风结合
/
供电系统
管线敷设,各节点设照明设施
/
图1 管廊布置图
(2)、项目入管廊线种类
根据2015年新颁布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本次实施计划中考虑将电力、通信、给水、新能源管等市政管线全部纳入综合管廊。
(3)、附属工程
综合管廊的附属系统包括供电系统、信息检测和控制系统、设备监控系统、安保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排水系统和标识系统等。
①、信息检测和控制系统
综合管廊内敷设由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给水管道等,附属设施较多,为了方便综合管廊的日常管理、增强综合管廊的安全性和防范能力,根据综合管廊结构形式、沟内管线及附属设备布置实际情况、日常管理需要,配置综合管廊工程信息检测与控制系统。包括:附属设备监控系统、现场检测仪表、安保系统电话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
②、设备监控系统
综合管廊的监控系统可保证能准确、及时的探测沟内火情,监测有害气体、空气质量、温度等,并应及时将信息传递至监控中心。综合管廊的监控系统对沟内的机械风机、排水泵、供电设备、消防设施进行监控和控制。控制方式可采用就地联动控制、远程控制等控制方式。综合管廊内设置固定式通信系统,电话应与控制中心连通,信号与通信网络连通。在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或每个防火分区内应设置一个通信点。
③、安保系统
投料口应设置探测器报警装置,其信号能通过控制器送入控制中心监控计算机,产生报警信号。
④、通风系统
综合管廊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通风口的通风面积应根据综合管廊的截面尺寸、通风区间经计算确定。换气次数应在2次/h以上,换气所需时间不宜超过30min。综合管廊的通风口处风速不超过5m/s,综合管廊内部风速不宜超过1.5m/s。机械风机应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综合管廊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发生火宅时,排烟防火阀应能够自动关闭。
⑤、照明系统
综合管廊内设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综合管廊内人行通道上的一般照明的平均照度不小于1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