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王东、冀学洋 碳化硼陶瓷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目 录 Contents 一 二 四 三 五 一、碳化硼简介 3 1.1 碳化硼到底是什么? 碳硼化合物粉末最初是在1858年作为制备金属硼化物的副产品被发现的,1883年Joly鉴定了B3C粉末;1894年Moissan确定了B6C粉末;化学计量的B4C直到1934年才被确定。不久,电炉生产B4C粉末取得成功。碳化硼为菱面体,品格属于D3d5-R3m空间点阵,品格常数a=0.519nm c=1.212nm, a=66°18,其结构可描述为一立方原胞点阵在空间对角线方向上延伸,在每一角上形成相当规则的二十面体,目前可被广泛接受的碳化硼模型是:B11C组成的二十面体和C-B-C链构成的菱面体结构。 一、碳化硼简介 4 碳化硼是引人注意的陶瓷材料,碳化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具有的超常硬度(莫氏硬度9.36,显微硬度达到55GPa~67GPa),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此外,碳化硼还具有密度小(2.52g/cm3),熔点高(2450℃),高温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常温下碳化硼一般不与化学试剂反应,仅在氢氟酸一硫酸、氢氟酸一硝酸混合物中有缓慢的侵蚀,是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化合物之一),良好的中子吸收能力,极好的热电性能(140s·m-1,室温),较低的膨胀系数(5.0x10-6K-1)等特点,因此,碳化硼可以用于制备防弹装甲、切割刀具、特种耐酸碱侵蚀材料、热电偶以及原子反应堆控制和屏蔽材料等。此外,由于其具有的良好性能,也有研究人员开始了碳化硼涂层的研究。 二、碳化硼粉末的制备 碳化硼粉末 的制备 共还原法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法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 硼酐干碳热还原法 硼碳元素直接合成法 6 2.1 硼碳元素直接合成法 根据B-C相图,将纯硼粉和石焦油(或其他碳粉)按化学计量比B/C约为4:1配制,均匀混合,在真空或保护气氛下加热至1700 ℃ ~ 2100 ℃混合物发生反应生成B4C。其反应方程式为: 4B+C → B4C 本方法可以严格控制B/C,但生产效率低下,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二、碳化硼粉末的制备 二、碳化硼粉末的制备 7 2.2 硼酐干碳热还原法 工业上一般采用碳还原硼酸(或硼酐)的方法制备B4C。将硼酐或硼酸碳混合均匀,在电弧炉中加热至1700℃~2300℃合成,反应的方程式为: 2H3BO3 → B2O3+3H2O 2B2O3+7C → B4C+6CO 由于硼酸和硼酐分别在低温和高温下有较大的挥发性,所以需要加入过量的硼酸和硼酐,才能获得高纯和稳定的碳化硼粉。 采用电弧熔炼法产量大,由于电弧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因而得到的碳化硼粉末成分波动较大,电弧炉中制得的碳化硼一般含有较高的硼和碳。 反应也可以在电阻炉中进行,电阻炉温度均匀,控温准确,可以制得接近化学计量比的B4C粉末。 二、碳化硼粉末的制备 8 2.3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是利用化合物合成时自身产生的反应热,使反应持续进行下去的一种工艺。由于采用此法制各碳化硼时以镁作为助熔剂,因而得名“镁热法”。将碳粉、B2O3和镁粉混合均匀,在1000℃~1200℃按下式进行反应: 2B2O3+6Mg+C → B4C+6MgO 此反应为强烈放热反应,最终产物用硫酸或盐酸酸洗,然后用热水洗涤,可获得纯度较高且粒度较细(0.1μm一5μm)的B4C粉末。 二、碳化硼粉末的制备 9 2.4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法(LICVD) 以含有碳源及硼源的气体(BCl3, B2H6, CHCl3,CH4等)为原料,在激光辐照的条件下,混合气体之间发生反应生成B4C纳米颗粒,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可以得到具有较高纯度的碳化硼纳米粉。 论文报道以铷钇铝石榴石激光作为激光源,C6H6和BCl3为反应气体,制备出了石墨包覆B4C的纳米粉末,B4C粒度为14nm~33nm。 二、碳化硼粉末的制备 10 2.5 共还原法 这是一种比较新的制各B4C的方法,它是将过量的金属钠与一定量的BBr3和CCI4;装入铁制试管内,置于反应釜中,在450℃保温8h后冷却至室温。将产物先后用无水乙醇、稀盐酸、蒸馏水洗涤并干燥。产物为斜方六面体型B4C粉末,其平均粒径为 80 μm,或者为直径约 200 nm、长约 2.5 μm的棒状微粒。反应式如下: 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