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2课时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pptVIP

2014高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2课时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时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社会矛盾 (1)阶级矛盾:由于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国家、豪强地主、农民之间的矛盾重重。 (2)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3)统治危机:北魏社会动荡不安,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存在尖锐矛盾,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深重危机。 2.有利条件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 (3)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认识深刻。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1.改革内容 2. 历史作用 (1)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 (2)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3)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4)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会危机 (1)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对辽和西夏的“岁币”使北宋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2)边防危机:辽、西夏在边境侵扰,民族矛盾尖锐。 (3)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2.有利条件 (1)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2)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二、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教训 1.历史作用 (1)变法措施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2.历史教训 (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 (3)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北魏统治集团与汉族地方豪强的矛盾、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封建中央集权与旧部落显贵的矛盾也十分尖锐。 史料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民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导读:拓跋贵族采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政策,从而导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革除鲜卑旧俗,促进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加速政权的封建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史料一 “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州(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卖者坐如律。” 导读:孝文帝推行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同时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还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史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导读:孝文帝让群臣必须在继续南征和迁都洛阳二者之间选其一。其真实目的则是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史料三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导读: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改革面临阻力,也表明了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2.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史料一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 导读:洛阳的繁盛反映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有力的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史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导读:北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