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中医概论-class.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名称中医概论-class.doc

課程名稱:中醫概論 課程大綱及進度表 開課系所 醫學系 開課對象 四年級(含)以上學生 開課學期 99學年度下學期 上課時間 每星期四下午3:10~5:00 課程名稱(中文) 中醫概論 課程名稱 (英文)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學分數 選修2學分 開課教師 陳俞沛老師/蔡景仁老師 e-mail mlli2008@.tw 電話 0919-896-527 Office Hours 課程概述 醫學系學生大多數都將從事臨床工作,台灣民眾就醫需求雖以西醫為主流,但亦常常求助於中醫或其他傳統療法,因此未來的醫師,對這些醫療應該有所認識,才能做好整合性的全人醫學。 本課程將從傳統中醫哲學與基礎論述出發,介紹病因論、臟象學說、經絡學說、四診與八網辯證,以及針灸療法與中藥等領域,並強調與西醫的理論進行比較。此外也將論及中醫的研究發展趨勢,以讓同學們能在現代醫學的思維中,借所習得的中醫知識,而能與病患有更好的溝通,以對想要中西醫合併療法的病患提出更好的諮詢,使病患得到完整的照顧。甚至對未來有志於研究工作的同學,也有更寬廣之視野。 教學目標 1.認識與了解中醫哲學與學派演進。 2.認識與了解中醫基礎理論,如陰陽五行、臟象學說(五臟六腑之中醫生理 學)、經絡學說等。 3.認識與了解中醫診斷方法與辯證論治理論。 4.應用中醫知識於整合醫療的規畫。 5.了解中醫藥研究之現況與發展方向。 課程大綱明細 Date Course content 第一週 課程介紹 中醫史與中醫緒論 中西醫基本概念之異同 第二週 中醫之哲學思想與病因 陰陽五行學說 第三週 中醫歷代學派演進與發展 臟腑與經絡學說總論 第四週 臟象學說—肺、大腸(中醫美容--與肺有關?) 經絡學說—肺經、大腸經重要穴位 第五週 臟象學說—脾、胃(黃酸小孩--老奶奶如何「開脾」?) 經絡學說—胃經、脾經重要穴位 第六週 臟象學說—心、小腸(「專心」或「專腦」--何者才對?) 經絡學說—心經、小腸經重要穴位 第七週 臟象學說—腎、膀胱(腎虧--與生殖機能有何干?) 經絡學說—膀胱經、腎經重要穴位 第八週 臟象學說—肝、膽(心情不好--要疏肝解鬱?) 經絡學說—膽經、肝經重要穴位 第九週 期中考 第十週 經絡學說—三焦經、心包經重要穴位 經絡學說—任脈、督脈重要穴位 第十一週 中醫四診(望、聞、問、切) 第十二週 八綱辯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 第十三週 中醫病因病機 第十四週 常見中藥與方劑介紹 中藥性味與服用禁忌 第十五週 常見中西醫併用相關問題探討 第十六週 特別演講:中醫藥研究現況與發展 第十七週 特別演講:針灸研究現況與發展 第十八週 期末考 參考書目 1.史仲序,中國醫學史,正中書局,1997。(建議課前先閱讀) 2.柴瑞霽,中醫概論,知音出版社,2002。 3.陳德生,針灸臨床取穴圖解,文光圖書有限公司,1993.6。 4.中藥臨床應用,發行人戴新民,啟業書局出版,1988。 5.醫宗金鑑,清. 吳謙。 課程要求 課前準備、上課提問並與老師互動、小組討論等 評量方式 期中考30%、期末考40%、上課出席率與課堂表現30%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