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药物载体的进展概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脂质体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摘要 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 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泡,称为脂质体。脂质体的直径为 25-1000nm 不等,因为其与细胞膜有良好的融合性,所以可以利用脂质体将药物送入细胞内。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已有很长时间,本文首先描述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研究的最新进展, 如免疫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长循环免疫脂质体;然后本文对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 作用进行了介绍,有抗体介导靶向,叶酸介导靶向,转铁蛋白介导靶向等;最后总结了各种 有药物控释作用的脂质体,主要有pH 敏感型,温度敏感型,光敏感型和磁敏感型。 关键词:脂质体,靶向,控释,免疫,长循环。 1 脂质体给药的最新进展 1 过去30 多年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最近,脂质体作为药物载 体又有了新的发展。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存在的严重缺点是脂质体很容易被淋巴和网状内皮 系统从血液中清除,致使能达到病灶的药物很少。针对这个缺点,科学家们研发了几种新的 脂质体。 1.1 免疫脂质体 在偶联剂的作用下,将天然或修饰的抗体分子偶联到含有适当功能基因的脂质体上,可 形成免疫脂质体。免疫脂质体携带药物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半衰期长、运载量大等 2 优点 。免疫脂质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如图1。第一代免疫脂质体,是指连有单克隆抗 体的脂质体。通过单克隆抗体与靶细胞的特异结合,将脂质体包载的药物导向靶组织,赋予 脂质体主动靶向性,但由于巨噬细胞的吞噬会很快被血液清除。第二代免疫脂质体,此技术 包括PEG含有的长循环脂质体,但PEG长链对单抗的屏蔽使抗体与靶细胞的结合能力降低。 第三代免疫脂质体,为了增加长效脂质体的靶向性,将抗体或其它配体连接于长效脂质体表 面上的聚合物(如PEG)链的末端上,从而避免了PEG链对靶位识别的干扰,得到一种新型 脂质体。免疫脂质体具有制备工艺简便,无毒、无免疫原性及可被生物膜利用的特点,它携 带、保护及释放药物的能力高于Mab (单克隆抗体),是现阶段抗体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 图1 三代免疫脂质体 3 根据靶向特异性细胞和器官的原理可将免疫脂质体分为抗体介导和受体介导两类 。抗 体介导的免疫脂质体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将单抗与脂质体偶联。Audrey Roth4 等研究了抗体介导的免疫脂质体anti-CD 166 scFv (H3 )在前列腺癌细胞的药物输送,用 anti-CD 166 scFv包覆topotecan, vinorelbine和doxorubicin三种抗癌药物作用于三种前列腺癌 细胞Du-145, PC3, LNCaP 。结果显示脂质体包覆的药物的细胞毒性远大于未包覆的药物,如 图2 。受体介导的脂质体是利用受体与配体结合的专一性,针对体内某些组织和器官中存在 3 5 的特殊受体能选择性识别配体,将脂质体与配体共价结合 。张小文等人研究了整合素受体 精氨酸一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u-Asp,RGD )修饰共载紫杉醇和姜黄素脂质体 (RGDLP-PTX/CU )对卵巢癌细胞靶向性以及对卵巢癌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其对癌细胞 的毒性明显高于其他脂质体,见图3 。 图2 抗体介导脂质体H3包覆药物对癌细胞毒性 图3 受体介导脂质体药物的细胞毒性 1.2 长循环脂质体 脂质体在血液中的稳定性是发挥药物载体作用的关键。血液中有多种破坏因素:高密度 脂蛋白(BCD )是破坏脂质体的主要成分,载脂蛋白易从BCD 上脱落并与脂质体磷脂结合, 且BCD 和脂质体易发生, 与磷脂的互换,脂质体膜形成孔洞;同时脂质体在血液中激活 补体系统,最终形成攻膜复合体,脂质体膜出现亲水性通道,引起药物渗漏和水、电解质的 大量进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