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词语的变异修辞.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词语的变异修辞.doc

浅析词语的变异修辞   摘要:词语变异是从某一词语衍化出来的新的表达体。 一般来说,词语的语音形式、 词汇意义、语法功能和修辞色彩,构成了词语的完整内容。但由于修辞的需要,人们运用词语时,可以对词语的某一方面进行变异,以便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种变异包括词语的语音变异、词语的意义变异、词性的变异和词义搭配上的变异等等。   关键词:语音变异;意义变异;性类变异;色彩变异;搭配变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运用这个交际工具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语言规范是制约人们运用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的起码准则。冯广异在《变异修辞学》中提到:“语言规范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只能是相对的,语言规范同样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虽然受语言规范的约束,但多数情况下是灵活多变的,他们可以根据交际的需要而采取一些有效的异于规范的表达手段,简言之,就是变异。”变异在交际中成为与“规范”孪生的兄弟,也就是说,当语言规范走进人们的交际领域时,言语变异也就接踵而至了。   言语变异是一种超常规的艺术手段,具有独特性,这种艺术手段和语言规范是不同的,语言规范具有普遍性、全民稳定性。变异性修辞就是从变异的角度来探讨言语表达的修辞效果。词语变异则是从某一词语衍化出来的新的表达体。 一般来说,词语的语音形式、 词汇意义、语法功能和修辞色彩,构成了词语的完整内容。但由于修辞的需要,人们运用词语时,可以对词语的某一方面进行变异,以便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种变异包括词语的语音变异、词语的意义变异、词性的变异和词义搭配上的变异等。   一 、词语的语音变异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语言的意义要通过一定的语音形式才能起到交际效能的。对词语的语音形式变异的运用,也能产生一定的修辞效果。   (一) 谐音变异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丙类――“词语上的辞格”中明确提出“字有形、音、义三方面,把所用的字析为形、音、义三方面,看别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连,随即借来代替或即推衍上去的,名叫析字辞”。析字辞有三类,分别是化形析字、谐音析字和衍义析字,其中的谐音析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谐音变异。陈望道先生将谐音析字分作三式:借音、切脚、双反。我认为根据形与音之间的关系,将谐音变异分为以下三类:   1、 同音异形的变异   所谓“同音异形”即语音形式是相同的,字形是不同的,这种变异利用谐音构成特殊的表达方式,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内容。在历史长河中,这种谐音变异的方式一直为广大文人所热衷,如温庭筠的《杨柳枝》“共郎长行莫围棋(违期)”;近现代,在一些“大家”的作品中,同音异形这种谐音变异手段也是比比皆是。在老舍的《龙须沟》里,王大妈反驳程娘子批评她对街道的事不积极,说:“什么鸡极鸭极的”。老舍用了“积极”的谐音“鸡极”,既符合没文化的王大妈的身份,又取得了幽默的效果。在一些俗语中,我们也能发现这种变异手段,如我们经常说的――年年有鱼(余),福倒(到)了,小孩儿的尿席子――真能作诗(湿)等等。可以说,利用不同语素语音相同的特点,形成别具特色的表达效果,是汉民族的语言的独特之处。   2、同音同形的变异   同音同形的变异是通过利用声音相同、形体也相同的语素构成的。这种变异十分常见。如: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珊珊娘……连忙对叶珊说:‘珊珊,不是,他不是……’把糯米粉推过去:‘快包你的汤团吧!’‘不,再也不能包下去,也包不住的,讲清楚,必须讲清楚,而且,只有你们能讲清楚。”“包汤团”的“包”而构成有掩盖,瞒着意义的“包”,音同形同义不同,造成巧移语义、衔接自然的表达特点。   3、 音近形异的变异   “音近形异”的变异是指作者创造出的言语单位与原来的语素或词语音形式相近,字形不同。通过这种变异表达一定的语义内容,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如王维的“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指“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指“愁”;“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烛”指“嘱”。现在我们说某人有“气管炎”,实际指“妻管严”。   (二) 摹声变异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甲类――材料上的辞格中提出了摹状这类辞格,“摹状是摹写对事物情状的感觉的辞格。有摹写视觉的,也有摹写听觉的,摹写听觉的尤为常见,所以普通就称它为摹声格。”同时陈先生还指出这类辞格可以分为两类,即直写事物的声音的和借了对于声音所得的感觉,表现当时的气氛的。陈望道先生提到的摹声格,也即今天我们要说的摹声变异。   摹声变异是摹仿某种声响形态,表达一定的语义内容,造成一种修辞效果。可以将其分为直接摹声变异和间接摹声变异。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