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周邦彦咏物词的革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周邦彦咏物词的革新.doc

浅论周邦彦咏物词的革新   摘要:周邦彦工于体物, 素有“模写物态, 曲尽其妙”之名, 其咏物名作《六丑?蔷薇谢后作》、《花犯?梅花》、《兰陵王?柳》等享有盛誉。周邦彦改变了以往咏物词物我关系的格局,将安排思索的写作方式融入创作,丰富了咏物词的表现艺术,对咏物词的发展有开拓革新之功。   关键词:周邦彦;咏物;革新   “咏物”类作品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而咏物词最早出现于敦煌词,到晚唐五代时期逐渐兴盛。早期的咏物词大多是在歌筵酒席之间创作而成,具有酒令的性质。也有诸如冯延巳,毛文锡宫体咏物,实为奉和应制之作。直至北宋之世,周邦彦“前收苏、秦之终”对咏物词进行革新,“后开姜、史之始”使咏物词趋于成熟走向兴盛。   一、 物我关系的革新   咏物词产生以后,所摹之物和所表之情的关系也处于发展演变中,自晚唐五代至邦彦革新咏物词,物我关系共有如下三种:   (一)物我两合。周邦彦咏物而不滞于物,在周邦彦的词中,咏物词不单纯是为了咏物,而是更多地借咏物一传达刻骨铭心的悲欢离合之情和羁旅行役之感,他将“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打入咏物词中,在咏物中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我”咏物,“我”观物,使“我”和物一起成为作品表达的主题,即“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如《六丑?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使,时叩窗隔。   虽是咏蔷薇,但第一句即是作者客居异乡的落寞情怀的抒写,奠定全词情感基调,使作品一开始即带上强烈的感情色彩;“愿春暂留”是“我”之愿,“为问花何在”是“我”之问,这些都强化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作品不仅描写出蔷薇谢后的凄美,也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惋惜以及自己的身世之感。在周邦彦的咏物词中,物与我双向交流,所咏之物表现着作者的情志,作者自身的情感遭际也表现着所咏之物的神韵。   (二)无我之物。而在周邦彦之前,历代咏物词的物我关系并不如此:唐五代北宋前期,咏物词目的是佐雅兴助娱乐。摹写对象的范围也相对狭窄,主要是花鸟鱼虫。此时的咏物词创作注重对形貌特征的铺陈刻画,求形似而不求神似。作者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进行描摹,穷物之情、尽物之态,却不叙写作者与所写之物之间的情感关照,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如毛文锡《喜迁莺》:   芳春景,暖晴烟。乔木见莺迁。传枝偎叶语关关。飞过绮丛间。 锦翼鲜,金毳软。百啭千娇相唤。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只有最后两句寄寓思妇的怨情,但大体写的是黄莺本身的形与声,刻画物态,而不刻画创作主体的情感,所以这时期的咏物词只能算得上无我之物。   (三)物我对立。柳永创作了包括《木兰花》在内的9首咏物词,他开创了上片主景,下片主情的模式,然而物我对立,不能融情于景。《木兰花》中“假饶花落未消愁,煮酒杯盘催结子”道出杏花落地而终的悲剧命运, 抒发对杏花的怜惜之情。但却是站在所写之物的对立面,以观赏者的眼光去体会,没有将自己切身之感融入杏花的描摹中,因此无法摆脱物我对立这一局限。   二、 层次架构的革新   周邦彦将咏物词的创作由直抒胸臆转为安排思索、巧妙布局。在层次结构上投注心力,运用许多错综繁复的笔法,打破以往咏物词的范式,使词呈现出曲折顿挫的层次形态,回环跌宕,异彩纷呈。周邦彦在层次架构上的创新有如下三种:   (一)回环往复的空间结构。周词中利用空间场景的调度形成多层次的转化,上和下,内和外往复转换,如《倒犯?新月》:   淮左旧游,记送行人,归来山路?。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爱秀色、初娟好。念漂浮、绵绵思远道。料异日宵征,必定还相照。奈何人自老。   先提笔写“记送行人”是月下之事,又举头“望素魄”写天上之月,“异日宵征”再写月下之人的愿望。月上月下,往往复复。让读者的视角也随着作者的笔触上下往返。这种视角的转移使得此词画面立体,词情起伏,引得读者同词人一起慨叹。   (二)交叉综错的时空转换。周邦彦咏物词在时空上进行大幅度转换,昨日今时皆有描绘,既扩大了词的空间结构,又显现出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如“回旋顾盼,舒卷多姿”①(刘斯奋《周邦彦词选》)的《花犯?梅花》: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翠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此只咏梅花,而纡徐反覆,道尽三年间事。昔人谓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②。   上片从目前所见的梅花着眼,回想去年观赏梅花的情景,突出了梅花风姿依然的形态。下片从今年匆匆对花中,想象以后当青梅可佐酒时,自己又将漂泊于江湖上而只能梦想梅花之倩影的惆怅。梅还是旧时的样子,人却零落飘荡。去年孤赏梅花,今年却无暇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