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首义之城武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首义之城武汉.doc

辛亥首义之城武汉   孙中山对武汉有着特别的感情,在其所著的《建国方略》 中对武汉做了充分的展望,他提出武汉是“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拟将武汉‘首义之区,变成模范之市’”。      “武汉三镇一共有几座孙中山铜像?”“一百多年前,孙中山曾预言‘大武汉不一样’,有哪些都变成了现实?”10月24日,武汉中山舰博物馆在武昌举办《孙中山与武汉》图册首发式,中山舰博物馆工作人员还举办了一场有趣的“孙中山与武汉”专题知识讲堂,让社区近百名听众获益良多。   中山舰博物馆馆长王瑞华告诉记者:“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我们希望以这样一种科普的方式,让更多民众了解孙中山,了解他与武汉的渊源。”   在武汉, 孙中山先生铜像分别矗立在汉口和武昌最繁华的闹市区已达85年之久,颇具历史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已成为武汉人心中的城市地标和不朽丰碑。连日来,数以万计的社会各界人士、外宾、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青少年来到这里参观。   事实上,孙中山与武汉有着不解之缘。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从而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反帝反封建斗争更加深入、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孙中山曾多次踏上武汉的土地,并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武汉建长江大桥、过江隧道,要融三镇为一市,把武汉建成国际大都市。   两条“中山”路 两座“中山”铜像   武汉人心中的城市地标   10月28日傍晚6时许,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万达广场,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喧闹的叫卖声,好不热闹。   但凡生活在汉口的人,没有不知道中山大道的。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了扩大市区,便利交通,决定拆除汉口城墙,在城基上修筑了一条马路,名为后城马路。1927年将后城马路改名为中山马路。1946年,抗战胜利后汉口市政府将延长了的中山马路命名为中山大道。从此,中山大道这一路名沿用至今。   无独有偶,1927年至1929年间,长江以北也诞生了一条中山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武昌古城被拆除,1936年,沿着武昌古城墙基和护城河,修建了这条以纪念孙中山的环城马路。中山路像一个巨人,把辛亥革命旧址所属的起义门、楚望台、武昌都督府等,全部揽在其臂膀之下。   同样,在距两条中山路的不远处,也矗立着两座颇具历史意义的孙中山先生铜像。1931年8月,武昌首义广场的铜像建成,孙中山身着长袍马褂,庄严肃立。1933年4月,汉口六渡桥,汉口孙中山铜像峻工,孙中山先生身着中山服,目视前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已成为武汉人心中的城市地标和不朽丰碑。   孙中山到底来过几次武汉?有的说三次,也有的说只有一次。武汉社科院原副院长、近代史专家皮明庥表示:“确切地说,孙中山至少有两次到过武汉。”   一次,是孙中山在回忆录中写道:“1894年,到京津,南归汉口。”另一次,1912年4月,孙中山在南京辞掉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到武汉三镇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先后访问武昌都督府、登临黄鹤楼遗址、会见首义志士、视察汉口和汉阳战地等。当时,武昌城旌旗飘扬,万人空巷,民众争睹领袖风采。   中国铁路系统中心 中国重要商业中心   武汉亦是理想上之城市   孙中山对武汉有着特别的感情,在其所著的《建国方略》 中对武汉做了充分的展望,其准确度令人称奇。他提出“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尽管武昌、汉阳、汉口三镇还未在行政区划上统一,但从国家全局出发,将三镇联成一体,汉口为商业区,汉阳为工业区,武昌为政治文化区,整个城市发展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若以之建设,亦是理想上之城市。”   孙中山还主张武汉应建成中国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内地之“顶水点”,同时是中国中西部经济贸易中心,将首义之区,变成模范之市。   《建国方略》提出,全国10万英里之铁路,武汉为中央铁路系统,包括有南京汉口线、西安汉口线、北方港汉口线、黄河港汉口线、芝罘汉口线、海州汉口线、新洋港汉口线。汉口是中国内地“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提出要修建长江、汉江大桥或凿通江底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市”。武汉工业前景广阔,汉阳已有中国之最大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应是“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   此外,孙中山最早提出“三峡建坝”理想。在《建国方略》中设计中国未来的发展规划时提出了兴建三峡工程的设想并为武汉精心规划了建设蓝图。近代史研究专家尚明轩说,当时连中山先生自己也被这个宏伟的梦想感动了。他写道:“其所以益人民者何等巨大,而其鼓舞商业何等有力耶!”   武汉市档案馆副研究馆员宋晓丹介绍,在1927年中山大道南洋大楼武汉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