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2第2课时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二).ppt
【解析】∵AB∥CD, ∴∠ECD是异面直线EC和AB所成的角. 由于二面角E-AC-D是直二面角,得DO⊥OE, 设正方形的边长是2,得DE=DC=EC=2, ∴△DCE是等边三角形,∴∠ECD=60°. 答案:60° 6.如图,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 平面PBC,若PB⊥BC,则△ABC的形状 为__________. 【解析】∵平面PAB⊥平面PBC,平面PAB∩平面PBC=PB, BC⊥PB,且BC 平面PBC,∴BC⊥平面PAB,∵AB 平面 PAB,∴BC⊥AB,∴△ABC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直角三角形 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7.(2011·海淀模拟)如图,三棱柱ABC -A1B1C1中,侧面AA1C1C⊥底面ABC, AA1=A1C,O为AC的中点.证明:A1O⊥ 平面ABC. 【证明】因为A1A=A1C,且O为AC的中点,所以A1O⊥AC.又由题意可知,平面AA1C1C⊥平面ABC,交线为AC,所以A1O⊥平面ABC. (2)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①求角问题.主要是计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 ②距离问题.主要是计算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的距离. (3)解题步骤.“一作、二证、三算”. “一作”是关键,实际上在这一步就应该设计好解题思路. 【例】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平面 ABD⊥平面BCD,∠BAD=∠BDC=90°, BC=2CD. (1) 求AC的长; (2) 求证:平面ABC⊥平面ACD. 【审题指导】(1)根据平面ABD⊥平面BCD,为了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要在其中一个平面内作直线BD的垂线,找到线面垂直关系,构造直角三角形,求AC的长. (2)在平面ABD⊥ 平面BCD的条件下,根据CD⊥BD可证CD⊥平面ABD,结合AB⊥AD这一条件可考虑证明AB⊥平面ACD,进而证明平面ABC⊥平面ACD. 【规范解答】 (1)取BD的中点O,连接OA、OC. ∵AB=AD,∴AO⊥BD. 又∵平面ABD⊥平面BCD, 平面ABD∩平面BCD=BD, AO 平面ABD,∴AO⊥平面BCD. 又∵OC 平面BCD,∴AO⊥OC. 在△ABD中,∠BAD=90°, ∴BD=6,AO=3. 在△BCD中,∠BDC=90°,BC=2CD,BD=6. 由BD2+CD2=BC2,得 在Rt△OCD中, 在Rt△AOC中, (2)∵CD⊥BD,平面ABD⊥平面BCD, 且平面ABD∩平面BCD=BD,CD 平面BCD, ∴CD⊥平面ABD,∴CD⊥AB. 又∵AB⊥AD且AD∩CD=D, ∴AB⊥平面ACD,又AB 平面ABC, ∴平面ABC⊥平面ACD. 【变式备选】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的边AB、AC的中点为E、F,将△AEF沿EF折起,此时A点的新位置A′使平面A′EF⊥ 平面BEF,试求A′B的长度. 【解析】过A作AG⊥BC,AG∩EF=O,连接OA、OB, 则由△ABC是等边三角形可知O、G分别为EF、BC的中点,∵A′E=A′F,O为EF的中点,∴A′O⊥EF. 又∵平面A′EF⊥平面BEF, ∴A′O⊥平面BEF,∴A′O⊥BO. 【典例】(12分)(2010·全国Ⅰ改编) 如图,四棱锥S-ABCD中,SD⊥平面 ABCD,AB∥DC,AD⊥DC,AB=AD=1, SD=2,BC⊥BD,E为棱SB上的一点, 平面EDC⊥平面SBC. (1)证明DE⊥平面SBC. (2)证明SE=2EB. 【审题指导】由平面EDC⊥平面SBC可考虑作或找这两个平面交线的垂线. 【规范解答】 (1)连接BD, ∵SD⊥平面ABCD,故BC⊥SD, 又∵BC⊥BD,∴BC⊥平面BDS, ∴BC⊥DE. …………………………………………2分 作BK⊥EC,K为垂足,因平面EDC⊥平面SBC, 故BK⊥平面EDC, BK⊥DE. ……………………………………………4分 又∵BK 平面SBC,BC 平面SBC , BK∩BC=B,∴DE⊥平面SBC. …………………………6分 (2)由(1)知DE⊥SB, …………………8分 ……………………………………………………………10分 ∴SE=2EB. ………………………………………………12分 【误区警示】对解答本题时易犯的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即时训练】(2010·北京高考改编)如 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 面互相垂直,EF∥AC, CE=EF=1, 求证:CF⊥平面BDE. 【解题提示】条件中给出了面面垂直,要证明线面垂直,就要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找到平面BDE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6.2.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2).ppt
- 1.6.2.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二).ppt
- 1.6.2 垂直关系的性质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2).ppt
- 1.6.2垂直关系的性质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2).ppt
- 1.6.2垂直关系的性质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二).ppt
- 1.6.2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及其应用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4).ppt
- 1.6.2第1课时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二).ppt
- 1.6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4).ppt
- 1.6垂直关系的性质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二).ppt
- 1.6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2).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