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及反思
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不顾自己生死的父亲坚持38个小时,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救出了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和他的同学,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与父爱伟大的颂歌。 教后记: 这父亲的一个形象就有三幅画面可以让人去分析。于是,我就只抓了第三幅画面,父亲伤痕累累,坚持着,由这幅画面辐射开去,为什么能够这么做呢? 学生通过自读感悟,充分体验以后逐渐明晰,人物的形象逐渐丰满,要让学生经历由感到悟的过程,这个了不起是自然而然在学生心中建立的。 1、写一篇对文中父亲的人物欣赏。 2、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回想写什么,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作业: 推荐阅读 《背影》 《我的哑巴父亲》 《父亲的微笑》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课前谈话: 师:1、同学们,你们对这次23号台风菲特还有印象吗? 2、其实自然灾害中的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更大。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幅画面。(出示画面) 3、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地震的残酷,无情、伤害严重….) (看图理解:出图介绍:)那就让我们带着想象去看看当时的情形吧! 图片1,1994年,洛杉矶这场6.6级的大地震,使高高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 图片2:豪华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地拦腰截断; 图片3:地震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 图片5,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得如此荒凉,到处都是瓦砾,似乎看不到生命的迹象。这样的地方我们就叫做废墟! 3、在震后的这片废墟上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再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来说) 2、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指名读相关的句子。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点评:30万人,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的对比,时间之短,伤亡人数之多,可见灾难造成的伤害巨大。请女生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点评:今昔对比,可见大地震是如此惨烈,让人触目惊心。请男生读。) 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今日是一片废墟。你从字面上看“废墟”可能是什么意思?想象:一片废墟是怎样的情景?指名说 4、重点引领:(动作描写,一个场景) 出示: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很多同学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这句话上,出示,齐读。 “再” 没人再来阻挡他,那么曾经又有谁来阻挡过他呢? (路人,消防队长,警察) 4、重点引领:(动作描写,一个场景) 出示: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很多同学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这句话上,出示,齐读。 “再” 没人再来阻挡他,那么曾经又有谁来阻挡过他呢? (路人,消防队长,警察) 4、重点引领:(动作描写,一个场景) 出示: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很多同学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这句话上,出示,齐读。 “再” 没人再来阻挡他,那么曾经又有谁来阻挡过他呢? (路人,消防队长,警察) 学习父亲的语言,抓住一句话 (出示5—10自然段) 1)快速浏览5—10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他们劝告的话。 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指名说(课件出示他们的话)咱们一起来读读! 2)面对他们的劝告,父亲又是这样回答的!(出示父亲回答的三句话) 自由读读,你有什么发现?(三句话意思差不多,有两句是一模一样的) 3)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我们合作来读读! 2)面对他们的劝告,父亲又是这样回答的!(出示父亲回答的三句话) 自由读读,你有什么发现?(三句话意思差不多,有两句是一模一样的) 3)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我们合作来读读! 4)我觉得这样答不合理,简直答非所问! 我给他换了一种回答!你们来劝,我来回答! 课件出示: 不!会有希望的! 不!我不怕!我要找到我儿子! 不!我不回家!我要继续挖! (师生合作) 5) 应该是这样回答比较准确,对不对!可是,为什么父亲不这么回答?而是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他,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生:谁愿意帮助我? 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位救儿心切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6) 为什么父亲不这么回答?而是不断重复这样一句话? (时间、对儿子的承诺、争取分分秒秒的时间去救儿子……) 7)父亲到底在乎的是什么? 评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