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 苏教版.docVIP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 苏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 苏教版

十、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本文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找出作者的观察行踪。 2、品味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教育学生懂得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光荣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在语言中渗透的对革命先烈的赞颂之情,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难点:学习说明文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如何完美结合在一起说明事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发言后归纳: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下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走进作者: 周定舫,(1931-- ),浙江省海淀县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他在五十年代,曾连续报道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全国劳动模范李瑞环和张百发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人们去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而献身。 三、预习检测: 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注音) 瞻(zhān)仰(yǎng) 矗(chù)立 奠(diàn)基 砌(qì)墙 伟绩(jì ) 镏( liǘ)金 上溯(Sù ) 五卅(sà) 朽(xiǔ) 幅(fú) 天堑( qiàn) 镶(xiāng)嵌( qiàn) 发髻(jì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正标题点明文章主题,副标题说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全文的主要内容)。 2、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 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3、创设问题情境: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组织学生朗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讨论、思考。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 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五、?合作探究: 1、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重点研讨第6—10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本部分的说明结构特点是什么?   ②本部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①总——分。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提问: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归纳: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   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层次来介绍: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 1839年6月3日 )、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指导学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刀、梭镖、锄头、火把”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   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