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蒹葭》概要
3.“赋”:直陈其事,反复铺陈叙述。?每章后4句为赋。 4.“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 5.“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 6.“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表达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7.以“秋景——秋晨雾霭、烟水迷离”起兴而后以赋法叙写,既渲染了环境气氛,又烘托了人物行动心态。“蒹葭”、“水”、“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8.河岸边芦苇上的露水凝结为霜,触动了诗人思念“伊人”的感情。三章的起兴不尽相同,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化,不仅勾画出三幅不同的图景,而且烘托出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思念“伊人”的心绪。在铺叙中,诗人执著追求、企慕思见的情状,跃然纸上。 9.本诗以“蒹葭”起兴,由看见河岸边芦苇的绵长细韧想到了对“伊人”的感情,使诗人如痴如醉之情与秋雾迷离之景浑然合一;结合下文的反复追寻而不得,非常成功地营造出一种萧疏清冷、彷徨凄切的意境,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创了蒹葭悲凄肃杀的意象,为后人所师法。 (二)重章叠句深化诗歌感情 1.白露 之“为霜”、“未稀”、“未已” 表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求时间的漫长与追求者的执着。 2.道路 的“阻且长”、“阻且跻”、“阻且右” 从不同的角度,步步加深道路的坎坷曲折,暗示追求者的矢志不渝。 3.“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表现了空间的转移,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及追寻者的无奈和惆怅。 4.3章12句, 变动十几个字, 芦苇茂盛的状态, 追寻道路的曲折漫长, 伊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 追求者的执著、坚定。 (三)感受诗的音乐美 音乐美: 节奏、音调、声情 韵脚 第一章: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凄、晞、跻、坻; 第三章:已、涘、沚。 叠词 苍苍,凄凄,采采…… 重章叠唱,反复咏唱,一唱三叹 , 余音袅袅 方玉润《诗经原始》“三章只一章,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 该诗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意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 (四)意境朦胧、优美,含蕴无尽 1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意象: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景、物、人 意境: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境是指客观生活或氛围。意和境有机的融合从而造成一种艺术境界,称为“意境”。即景生情、寓情于景 “意境”就是诗词中所描绘的形象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境界。 意象与意境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是情与物的产物,但又有区别,从形式上,意象与词句有关,意境与全篇对应。 一般来说,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有无意蕴,主要看意境。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 景语即情语 (1)物境描写 物象、客观环境、人、感情 物象:蒹葭 白露、水 蒹葭作为一种植物本身所蕴含的意味(水生/郊外/色调)。 白露作为一种气候现象本身所蕴含的意味(时令、色泽、温度)。 水:有“阻隔”和“无尽”的含义。综观全诗,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水,这水清冷而悠远,是秋水。诗人为了寻找所思念的“伊人”,清晨冒着寒霜,在岸边久久徘徊。悠长、曲折的秋水,阻隔了他追求的道路,他只能遥望遥想,绵绵的思念和惆怅,正象那湛湛秋水,没有尽头。将水的意象作为情感的形容,耐人寻味。 (2)时间和空间向度 时间推移: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地点转移: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伊人缥缈难寻 (3)过程艰难:道阻且长--且跻--且右 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 (4)诗人的形象: 为自己心爱的人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的痴情青年男子的形象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型结构,使这首诗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给予读者以更丰富的想像、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虚实相间,富于朦胧美。“伊人”的理解可以千千万万、彼此不同,是为虚也;诗人的追求是实的,感情的惆怅凄切是实的。虚实相间给了本诗巨大的想象空间。 2、朦胧美 中国第一首朦胧诗。全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留有较多的空白和模糊之处,为读者实现各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