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储运用剂前言技巧.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4 大分子溶液的基本特性 大分子化合物,一般指其摩尔质量MB1~104kg.mol-1的分子。 包括 天然的(如蛋白质、淀粉、核酸、纤维素等) 合成的(如高聚物分子) 合成的高聚物分子有摩尔质量的分布,故常采用: 数均摩尔质量MN (NB为分子数) 质均摩尔质量Mm (mB为分子质量) 大分子溶液的主要特征:高度分散的(分散质即大分子的线尺寸 在1nm~1000nm之间)、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又叫亲液胶体。 盐析作用:加入大量的电解质,才能使大分子溶液发聚沉的现 象。 胶凝作用:大分子溶液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可以转变为凝胶。 稳定作用:将大分子加入到胶体体系中,可以吸附于质点表面形成吸附膜,通过空间阻力和静电斥力稳定体系。如蛋白质分子稳定乳状液体系。 絮凝沉降作用:将大分子加入到胶体体系中,可以通过桥连作用使胶粒絮凝,絮凝程度较高时导致胶粒沉淀分层。 4. 粗分散体系-悬浮液(Suspension) 悬浮液: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统。如粘土颗粒+水、黄河水即为悬浮液 特点:分散相粒子的粒度1000 nm, 不存在布朗运动, 无扩散, 易沉降析出;散射光很弱。 相界面很大,能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离子而带电;某些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化合物对悬浮液有保护作用,使悬浮液暂时稳定。 悬浮液组成:大小不等的粒子,多级分散。 粒度分布:大小不等的粒子在试样中的含量。 沉降分析:计算粒子半径 r 黄河水水样照片 5. 粗分散体系-乳状液(Emulsion) 乳状液: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相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统。由于存在较大的油水界面,需要第三类物质即乳化剂来稳定乳滴。 外观上常呈乳状, 即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的乳白色。 如牛奶, 含水石油, 乳化农药。 相的表示 W:水相;O:有机物质相。 类型 水包油型——油分散在水中, O/W型; 如牛奶。 油包水型——水分散在油中, W/O型;如含水石油。 内相:状液中的分散相; 外相:乳状液中的分散介质。 若某相体积分数74%, 该相→外相。 乳化剂——使乳状液稳定存在的物质。 乳化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如肥皂), 天然产物(如明胶、羊毛脂) , 大分子类(如动物胶、聚乙烯醇)和固体粉末(如炭黑、粘土、Al2O3)。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染色法:在乳状液中加少量的油溶性染料如苏丹红Ⅲ等或者水溶性染料如亚甲基蓝、荧光红等进行试验。 稀释法:乳液能被外相液体稀释而不易被内相稀释。 电导率法:油类导电性差,水溶液有较好的导电能力。 乳状液稳定的主要原因: 加入乳化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界面能下降,界面稳定;乳化剂在分散相液滴的周围形成坚固的保护膜;形成双电层,产生电互斥力。 乳状液的破乳(Demulsification):破坏乳状液的过程。分两步:微小液滴絮凝成团→凝聚过程;小液滴结合成更大的液滴→分层。方法:加破乳剂、离心、加热、外加电场等。 泡沫:不溶性气体分散在液体或固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系统。 液体泡沫:肥皂、啤酒泡沫; 固体泡沫:泡沫塑料、泡沫橡胶... 起泡剂:对泡沫起稳定作用的物质。常用表面活性剂,还有蛋白质、 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皂素等。 应用:泡沫浮选,泡沫灭火剂,泡沫杀虫剂,泡沫除尘... 泡沫的破坏 消泡 分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搅动、加热和冷却的交替、加压与减压、过滤、离心或超声波处理等方法进行消泡。 化学方法 两方面:抑泡 (防止泡沫形成)和破泡 (消除已生成的泡沫)。常用加入泡沫抑制剂和消泡剂。 消泡应用 发酵,精馏,造纸,印染,污水处理过程... 6. 粗分散体系-泡沫(Foam) 二、界面化学基本知识 1. 相与相界面 相指体系中物化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相界面指相与相的接触面,如气-液、液-液、气-固、液-固和固-固界面。其中,一相是气相的界面也被称为表面。 2.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 表面净吸引力:指相内部分子对表/界面分子的吸引力抵消了相外部分子对表面分子的吸引力后所剩下的吸引力。 体相内部:分子受力对称;表/界面上:分子受到垂直于表/界面、指向液体内部的吸引力。 表面能趋于减小的规律:由于净吸引力作用,液体的表面分子总倾向于到体相中去,从而使液体表面缩小,即表面能趋于减小。 表面张力:从功的角度来看,表面张力为液体增加单位表面所需做的功;从能量角度来看,表面张力为恒温恒压下增加液体单位表面积体系自由能的增量;从自由能过剩角度来看,表面张力为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