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云冈石窟2窟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32. 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 云冈石窟2窟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黄继忠,闰宏彬 (山西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大同) 摘要:《文物保护法》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准则》中都明确地强调了现状调查和病害调查的重 要性,石质文物作为一个重要的类型也应该进行遮方面的工作,国内许多文物保护单位均在这方面 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一直没有详细的可操作的规范和病害描述的标准语言,而这对基层文物保护工 作者而言.又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试图通过介绍云冈石窟进行的2窟现状试验调查工作,提供一些 这方面的思路。 关键词:云冈石窟现状调查病害调查方法 l前言 云冈石窟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1年列人世界文 化遗产名录。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公元460年),是佛教传人中原的典范,也是那个时期 民族大融合的见证,以其规模宏大、雕像奇伟精绝的北魏皇家风范冠于一世;现有大小洞窟242 个,造像51000余尊。长期以来在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石窟风化严重。 1938一1942年日本学者长广敏雄等人曾对云冈石窟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调查工作,其研究 成果——《云冈石窟》至今仍是研究云冈石窟的权威著作。但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石窟的保 存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况且目前仅有为数不多El文版,不便查阅;1961年赵不忆等人对云冈 石窟的病害情况作了较全面的调查,但其对病害的分类方面使用了较为笼统的风化来描述,并 且未能将所有洞窟的保存现状和病害情况…枚举,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此后 还有许多前辈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角度研究了云冈病害的机理和控制因素;限于当时技术水 平、研究基础、人员及经费等方面的条件,一直未能完成较为全面的洞窟现状和病害情况的调 查工作。 为此我们于2006年4月开展了2窟现状试验调查工作,意图在全面总结前人工作经验的基 础上,制定一套适合于云冈石窟的现状和病害调查描述的体系和方法,进而对云冈石窟开展全 面的调查,建立完整的洞窟档案体系和病害风险评价体系,明确不同病害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 素,从而合理的调配科研和保护的力量,选择更为有效和细致的保护方法和材料,制定出将来 较长一个时期保护和修复的计划。 2云冈石窟2窟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目前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方法如下: 2.1现状调查和描述 结合已经在国家文物局立项的由云冈石窟负责实施的“云冈石窟洞窟调查”的研究成果,参 云罔省窟2窟现书啊查的内名:和方法 333 照考古方面的习惯,制定了洞窟保存现状的描述的规范,主要内容涉及洞窟的形制、造像的内 容、保存情况等,对残存的泥甥和彩绘内容、施工工艺、保存情况、病害情况亦进行描述。 实际工作中我们特别注意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先分组,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 下,进行了预调查,试图通过每个参与者不同的视角和看待问题的方法,找到尽可能全面的描 述方法,然后制定出一套描述规范。再次调查和描述,最后将大家的描述整合成一套完整的洞 窟现状调查报告。 2.2翩定病害描述标准语言 综合前人关于病害的认识和实地观察的结果,我们按成因的不同,如外来物质造成的、石 质本身缺陷造成的、水引起的、大气污染造成的、盐类活动造成的、不恰当修复造成的等,从 较为宏观的尺度制定了云冈石窟砂岩病害描述的标准术语,从容易观察判定的形态学角度,明 确了各种病害判定依据。 病害的分类也是病害严重或危险等级的划分依据。如酥松的鳞片状脱离是较为危险的并且 不易修复和控制的一类病害,而层状脱离和鳞片状脱离虽有相似的成因,却远不及鳞片状脱离 危险,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修复,而这类病害继续发展的结果,会形成表面平滑的侵蚀带, 造成雕刻表面信息的完全丧失。 2.3病害描述 制定了病害描述的标准后,我们参照考古学的习惯,描述了各种病害的分布位置、面积等, 结合病害图,就能客观地评价洞窟内各种病害的分布规律,再配合检测及监测的结果,我们可 以了解病害的成因和控制因素,进而针对每个洞窟甚至是每个位置的不同病害提出相应治理和 控制方法。 例如:平滑状侵蚀往往位于洞窟的下盘壁面(距现地面高度约3m左右),调查原始档案发 现洞窟内的原始地面高于现在80cm左右,云冈砂岩的毛细水高度约为2m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