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图版品德和生活社会培训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图版 品德与生活社会培训资料 教材介绍与分析(一) 《品德与生活》一、二年级教材介绍与分析 《品德与生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杜文艳 2002年,我参与了由鲁洁教授主编,江苏、安徽、湖北、广西四省(区)合作,江苏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品备与生活》教材的组织与编写工作,担任副主编。在此,与参加新教材实验的教师和教研员交流一下自己参与《品德与生活》教材编写和组织试教工作的一些认识体会,对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编写的思路、框架和教材特点作一个总体介绍,对已通过国家审查的一年级上、下册教材和已送审的二年级教材作一个简析,供参考。 教 材 总 体 情 况 介 绍 一、树立新的课程观、教育观是编写教材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新教材和用好新教材的前提 因为《品德与生活》是综合课程,所以我们作者队伍也是综合型的,按照主编鲁洁老师的要求,实现了两个“三结合”:一是高校教师、中小学教研员、小学一线教师三结合,二是思品、自然、社会不同学科的教师三结合。 我们在教材编写的起始阶段,首先是学习务虚。我们听鲁洁老师讲解课标,介绍教材编写的基本思想,逐句逐条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围绕课标的学习,我们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重点学习了解读的第三部分《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学习课程理论,包括杜威课程哲学的四个基本命题等。“磨刀不误砍柴功”,通过学习,教材编写组的老师们达成了共识,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1)教材观 新的教材观应该是:教科书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包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知识)的载体,更重要的功能是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包括探究知识、探究道德是非善恶)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教材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学习教科书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学生学习人类文化的一根拐杖,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个手段。教材应富有开放性,给教与学留下空间,使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2)教师观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并且,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正如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所说:“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俩的前方”。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 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俗望,指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 (3)学生观 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生活是青少年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习活动是他们的权利。学生只有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从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构建起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修炼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人格。每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能力和学习需要,我们应该尊重这些不同的需要,并帮助他们的潜质充分发展。 (4)教学观 为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学习特点,就必须改革旧的教学观,建立“教与学”的新文化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强调知识的灌输。要善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态度和能力。教学不能从概念出发,而应从具体的事例出发,从相关的问题出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参与、去尝试、去体验。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教学不是偏重单纯的学术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德育课程更是如此,其三,教学要有开放性和活动性。知识的来源并不限于课本,学生周围的人(如家人、教师、朋友、同伴等),学生身边的事物(如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都是学习的资源。课堂以外还存在着广阔的学习空间,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德育基地、社区等,都是进行学习的好场所。所以,要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因地制宜 ,开展好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总之,新的教学观“新”就新在,不是为了教而教,是为了学而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 通过学习务虚,编写组的老师们理清了课程、教材、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课程,源于拉丁语的“跑道”,后转意为教育上的术语,意为学生 学习的路线、学习的进程。我国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的句子,这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