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血吸虫病查治技术规则.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物血吸虫病查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包括了动物血吸虫病的塑料顶管棉析法、间接血凝试验、金标免疫渗滤法诊断技术及治疗技术等。适用于动物血吸虫病的诊断、监测、检疫、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 本标准适用于血吸虫病疫区内一切从事家畜饲养、经营的单位和个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WS261-2006血吸虫病诊断规范 《家畜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血吸虫病防治条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疾病。在我国特指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cum)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所引起的疾病。 3.2毛蚴 长椭圆形,周身披纤毛,固定后平均大小为99μm×35μm。 4 塑料顶管棉析法 4.1 材料 4.1.1 孵化用水: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 4.1.2 器材:竹筷、塑料孵化杯、试管、粪桶、放大镜、显微镜、吸管、载玻片、盖玻片、取暖炉、水温计、盆、水缸、水桶、剪刀、闹钟、天平、脱脂棉。 4.1.3 送粪卡:包括村名、组名、饲养员或畜主姓名、畜别、畜名或畜号、性别、年龄、有无怀孕及采粪日期等。 4.1.4 孵育室:室温低于20℃时,需在有温箱或有取暖设备的房间,保持环境温度在20~25℃之间。 4.2 操作方法 4.2.1 采粪和送检:采粪季节宜于春秋两季,其次是夏季,不宜于冬季。采粪的时间最好于清晨从家畜直肠中采取,或新排出的粪便。采粪量:牛、马属200g,猪100g,羊和犬粪(农家)50g,每份粪样需附上填好的送粪卡,于采粪当天送到实验室。 4.2.2 洗粪和孵化:将每头家畜的粪便分三份,每份粪量牛、马50g,猪20g,羊、犬10g。置粪便于塑料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搅匀后,在杯中加满水静止20min,弃去杯中三分之二的上层水,将杯中水加满(水温18℃~24℃),盖上塑料盖,将盛满水的试管口塞一块2cm~3cm厚的脱脂棉,倒插入塑料盖孔中。 4.2.3 孵育:在室温22℃~26℃的条件下进行孵育,孵育后1h、3h、5h后各观察一次。 4.3 判定标准:毛蚴多在试管内呈直线运动。发现血吸虫毛蚴即判定为阳性。血吸虫毛蚴肉眼观察为针尖大小、灰白色、梭形、折光强。当用肉眼观察难与水中的其他小虫相区别时,可用滴管将毛蚴吸出,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毛蚴前部宽,前段中间有个顶突,两侧对称,后渐窄。 4.4 判定结果:在一个样品中有1~5个毛蚴判为“+”,6~10个毛蚴判为“++”,11~20个毛蚴判为“+++”,21个毛蚴以上判为“++++”,以统计血吸虫病感染的强度。“+”及以上的判为血吸虫病病原学监测阳性 5 间接血凝试验 5.1 材料 5.1.1 器材:U型血凝板、25μl定量移液器。 5.1.2 生理盐水、蒸馏水。 5.1.3 诊断液和阴、阳性血清:按说明书处理和保藏。 5.2 操作方法 5.2.1 用滴管滴100μl生理盐水于血凝板左边第1孔内,用同一滴管加入被检血清25μl,使血清成5倍稀释。 5.2.2 用带12号针头滴管或移液管在左边第2、3孔中各加生理盐水25μl。 5.2.3 用移液器将第1孔血清混匀,反复吸吹三次,然后吸25μl已混匀液加入右边邻孔中,此孔血清成1:10稀释。 5.2.4 混匀第2孔血清,吸取25μl加入第3孔中,此时该孔血清成1:20稀释。 5.2.5 混匀第3孔血清,吸取25μl丢弃。 5.2.6 每份被检血清和阳、阴性血清按同样方法用3个孔,也可不用阴性血清而设生理盐水对照孔,此时另取2个孔各加25μl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 5.2.7 用移液器加入1:10、1:20血清稀释孔及空白对照孔各25μl诊断液,使诊断液和血清混匀,置20℃~37℃条件下1h~2h,等空白或阴性血清对照孔中血球全部沉于孔底中央,呈一圆形红点,且阳性血清两孔中血球没有全部沉入孔底中央即无圆形红点或仅有很小的圆形红点即可判定结果。 5.3 判定标准 5.3.1 红血球全部下沉到孔底中央,形成紧密红色圆点,周缘整齐为阴性(-)。 5.3.2 红血球少量沉于孔底中央,形成一较阴性小的红色圆点,周围有少量凝集红血球为弱阳性(+)。 5.3.3 红血球约半数沉于孔底中央,形成一更小红色圆点,周围有一层淡红色凝集红血球为阳性(++)。 5.3.4 红血球均匀地分散于孔底,形成一淡红色薄层为强阳性(+++)。 5.4 结果判定 以血清10倍和20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