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习拳偶得.doc
習拳偶談 By HSU
太極拳之體相用:樹立完整正確觀念
體:太極內功、中醫易理、道功修煉、自然理法。
相:拳架/器械基本套路及對練套路演練。
用:比賽表演藝術推廣、個人休閒運動養生、技擊實戰武術強身、傳統文化哲學傳承。
拳架習練準則:人體框架支撐結構完整,符合人體工學之原理,進一步體悟人體高級神經控制(意氣之階段)。
拳架習練把握之原則:
無人當有人,體會式式相連,時時可發人之活步推手的感覺。
退去力點,而非加力(道德經謂:反者道之動),逐漸體會鬆沈的感覺。
體會有前有後(進退)、有左有右(盼顧)、有上有下(中定)、有內有外(圓活),尋找自體中心線的感覺,再逐漸以意氣替代外形之前後、左右、上下、內外,形成周身一家之渾圓,進而掌握有圈不見圈之太極球的軸心。
肢體放鬆,意存丹田,虛實分清,腰胯轉正(到定位),尾閭中正,重心會漸落腳底,這是練鬆後對每一步的變換會逐漸感覺到的,坐腿時會感覺重量是由腰胯落下去;前進時肢體放鬆,意念是後胯往前輕送,此時下丹田平移(切勿往上頂,並有襠走下弧、前腿輕踏腳掌跟的態勢),推手時會令對方有被拔根而飄浮的感覺。
九鬆十要一虛靈(請參閱太極內功解秘-祝大彤著及VCD光碟):九鬆是針對人體九大關節-其實就是手、身(脊樑)、腿部,手部由「以手領肘、肩窩輕收」來放鬆,身部由「虛領頂勁、意存丹田」來放鬆,腿部由「提膝坐胯、分清虛實」來放鬆。再逐漸由鬆轉沈而氣沈丹田,此時橫膈膜鼓動的腹部呼吸漸轉為吐納或行拳呼吸,動作自然柔和地運轉,有如海草隨水漂動,內外氣勢自然鼓盪,配合拳架每一動作的承起開合,由精神貫注著,再逐漸體會神、形、意、氣合一,此時整個拳勢的貫串就不是問題了。
拳架習練次第:形、意、氣、神
形:身形、手形、步形及招式攻防意義。
意氣:拆招解勁→拳術變化→拳之勢氣。
神:由下意識神經反射之控制,進而開發調動潛意識之能力,可溫養靈根。
從意氣層次說明拳架-預備式之次第:(參考勁意直指-張耀忠著)
第一層:全身肌肉放鬆。未用到的肌肉都休息,肌肉放鬆筋自長。
第二層:骨節拉開-四肢及脊椎骨節對拉拔長。拉開上肢關節:先想食指梢節與第二節對拉,依次第二、三節、食指根節、腕關節(意想大陵、陽池二穴即開)、肘關節(意想少海、曲池穴)、、肩關節(意想極泉、肩井穴)。拉開下肢關節:意念轉移到大腳趾後大墩、隱白穴,再想太衝穴,腳大趾關節即開;再想腳踝關節(解溪穴),拉膝關節(意想委中穴),拉胯關節時意想環跳穴和腹股溝正中點(氣衝與衝門之間)。脊椎骨節:意念轉移到尾骶骨,從尾椎裏側由下往上逐節觀想,意到大椎為止;餘下的頸椎七節,只要兩眼向前平遠視即會拉開,只可弛項(喉頭找百會,頸部找衣領),不可節節對拉,即所謂虛領頂頸。
第三層:毛孔擴大。觀想全身體表的毛孔都張開,進入此意境時內外氣相通,有飄飄然之感,皮膚神經對外界信息感覺的靈敏度會提高,即提高了快速反應(聽勁)能力。
最後是太極呼吸法:吸氣時意想命門(督脈升),呼氣時意想肚臍(任脈降),反復三次後意守丹田,肚臍以上放空,自然呼吸(腹式)即可。
從意氣層次說明拳架-起式之次第:(參考勁意直指-張耀忠著)
第一動 左腳橫移:
意想鼻尖微向右移,與右腳大趾上下對正,此時會感覺右腳腳掌微實,腳跟微虛,如此微微一動,在一隻腳下分出了陰陽,此即拳經所謂“動則分陰陽”。
以尾骶骨端與右腳後跟上下對正,會感覺右腳全腳掌變實,而左腳變虛。此時,意想脊背上有一股氣流向上升騰,兩眼向前凝視一點,左腳要在不知不覺中自動向左橫移過去,左腳橫移開後,腳大趾內側輕觸地面,眼平視前方。注意不要有意提左腿,挪左腳,而要意想右腳全腳掌着地,左腳自然橫移。
第二動 左腳落平:
意想右手小指尖指向右腳外側後下方(腳跟外側約十公分處)依次是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尖指向右腳外側。
右手小指指地時,左腳大趾着地,右手無名指指地時,左腳二趾着地,右手中指指地時,左腳中趾着地,右手食指指地時,左腳四趾着地,右手拇指指地時,左腳小趾着地;其原因是右手指與左足趾交义相通,要動左腳則意想右手,不想左腳,更不要有意去踏平左腳。
意想右掌心按地,則左腳心着地;意想右掌跟按地,則左腳跟着地。至此,左腳已在不知不覺中落平了。然後放鬆,眼平視前方。
防衛作用:當對方推你右肩時,意想左胯回擊;右肘被推時,意想左陽陵穴(或左陰陵穴)找少海穴、或左腳外側,皆可反擊回去,因為是意動,較無頂抗現象,用意不用力。
第三動 兩腕前掤:
兩手食指尖鬆指地面,然後意想十指梢回够手心,同時意想腳趾抓腳心,則兩腕自動緩緩向前上掤起。
兩腕上掤至與嘴角高度持平時,意念轉想手心(內勞宮),兩手即停住,目視前方。
防衛作用:兩腕被抓時,意想腳趾够腳心,手指够手心,對方抓就給,給即是打,將對方掤發出去。兩腕被抓時,也可兩手意在抓自己的兩膝關節,將對方掤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