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下有余”何以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docVIP

“比下有余”何以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下有余”何以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doc

“比下有余”何以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   读到一篇《摈弃“甘居中游”的心态》的文章,说的是有的干部把“甘居中游”当成做人做事的秘诀,做事不努力,“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我安慰。文章批评道,“这种心态之下,一些干部在岗不在状态,为官慢为、为官不为,实质上还是庸官懒政的老毛病”。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确实是中国人常有的心态,不过那主要不是指当官混日子,而是一种小老百姓无奈的自我安慰。中国的童蒙书、家训、善书、箴言、民间智慧中有不少这类的说法。例如,《知足歌》里说: “莫谓我身不如人,不如我者尚多乎。退步思量海样宽,眼前便是许多福。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又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像这样的“比”,是草民无奈但又自我宽慰的“比下有余”,对他们来说,“比上”实在是太奢侈了,所以比的方向只有一个――朝下。网上有一个《泥饼故事》介绍说,海地很穷,有的海地人做“泥饼” 果腹,介绍者感叹道,看到这种情景,“我才明白能吃上一碗热白饭是多幸福的事”。这令人想起了阶级斗争时代的“忆苦思甜”和“文革”中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的“吃忆苦饭”――虽然物质极其匮乏,但意气风发、热情高昂,幸福感特强。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威尔斯(Thomas Ashby Wills)在《社会心理学的往下比原则》(Downward Comparison Principles in Social Psychology)一文中指出,“比下有余”是一种心理机制,能让人产生安全和满足感,提升良好的自我感觉、找到伙伴温暖、常怀感恩之心。这种“朝下比”虽然看上去似乎有积极的心理提升作用,但在心理学里却被界定为“负面情感”(negative affect,又称负向情感),因为它包含负面的自我观念和情绪,如自卑、害怕、挫折感、无助和无力、无成就感。   朝下比是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研究的一个部分。社会比较分朝上比和朝下比两种。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朝上比(“比上不足”)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是降低一个人的自尊,使他产生妒嫉情绪,变得灰溜溜和自卑。另一个是激励他奋发向上。威尔斯是最早研究朝下比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朝下比是人出于自我评价需要的一种防卫性机制。如果说朝上比有损于人的自尊,那么朝下比则有助于人的自尊。   威尔斯指出,朝下的“比下有余”主要是从与不幸他人的比较中得到安慰和满足感,朝下比的人有“复杂的感情,与从他人的不幸获取快乐感不同”。比下有余是在心里认同不幸的他人,因为大家都不幸,所以不必觉得自己不幸。   许多社会心理学研究都关注一些看上去令人费解的“朝下比”心理现象。这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相当常见。例如,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个人命运(individual fate)不好,便会感到沮丧。但是,如果他觉得有许多人都和他一样命运不好(shared fate),那他可能不但不沮丧,而且反而还会拿来炫耀,满不在乎地自称“?潘俊焙汀安菝瘛薄S掷?如,境遇不佳者会认同其他境遇不佳者,而不是境遇好的他人。这有点类似于人们平时所说的“同病相怜”,但重点不在于“怜悯”,而在于寻找能在心理上能分担不幸的同伴,希望跟自己一样倒霉的人越多越好。再例如,在群体中,如果人人日子都过得挺好,他们的满足感就不明显;如果其中一些人日子过得特别不好,那么其他人的满足感就会高得多。那些不幸的人为其他人提供了朝下比的对象,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有的人加工资,有的人不加,尽管加到的数额极为有限,但加到的人会有极大的幸福感。   人们一般认为,“比下有余”能起到“以思转境”的积极心理调适作用,能让人在事情不如意的时候, 多想想自己所已经拥有的,这样怨恨就自然消失。但是,心理学家指出,朝下比会成为一种不良的固定心态和思维习惯,让人对负面情感的自卑、挫折、无助变得麻木不仁,惰性十足,不思进取。而且,朝下比会让人因虚假的心理满足而变得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在找不到朝下比的对象时,对朝下比有心理依赖的人还会故意贬低和歧视他人,以此得到心理满足,找到良好的自我感觉。这就已经不只是一般的负面情感,而是变成了一种病态的认知失调和心灵毒害。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