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34口人,四世同堂不分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家34口人,四世同堂不分家   “女大出嫁,儿大分家”,是陕西关中农村自古形成的民间风俗,也是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宝鸡市眉县却有一户人家,在上世纪80年代,立下“兄弟不分家,贫富一起过”的约定。如今,这个30多口人组成的大家庭四世同堂,住在一个院子里,吃在一口锅里,和谐美满,其乐融融,在当地传为佳话。   儿孙欢聚一堂,令八旬老人倍感欣慰   到陕西眉县金渠镇打听陈志平老人,知道的人并不多,可一问“四世同堂的老陈家在哪住”,几乎人人皆知。   2016年盛夏,记者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没费多大工夫,就来到了眉县范家寨村1组的一户独家独院。进门处是一栋刚盖不久的2层小楼,院子北边一溜房屋是厨房,南边种着芭蕉、竹子、四季青,绿意盎然,令人感到神清气爽。   走进小院,一位白发老人微笑着迎了上来――他就是这个家的老寿星陈志平老人。老人把客人让到沙发上,又是切西瓜,又是倒茶水,还一个劲说:“这么热的天,为我家这点事辛苦你们啦,真觉得过意不去。”   这时,陈家的长子陈仓宽听到家里来了客人,从楼上走了下来。据陈仓宽介绍,他父亲陈志平84岁,母亲高桂兰80岁,是他们家的第一代。他们家的第二代弟兄3人,他61岁,在农村劳动,以种植猕猴桃为生;大弟陈仁宽60岁,在西安工作,是国家公务员,即将退休;二弟陈军宽57岁,以前是教师,现在眉县环卫局工作。至于他们家的第三代:他家有两女一男,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汉中工作,是现役军人;大弟家有一儿一女,都参加了工作;二弟家一儿一女,儿子从部队转业后在乡镇工作,女儿是教师。陈家第四代,有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共7人。包括女婿、侄女婿在内,陈家一共34人。   令陈志平老人感到自豪骄傲的是,在他们家中,有7名共产党员、3名教师、3名营团级军人、7名国家公职人员。“这些娃们,不但工作干得好,对我和我老伴孝顺得很,我老汉这辈子知足啦!”   随后,陈家的长子陈仓宽带着记者参观了他们的住房和厨房。这栋楼是2015年刚刚盖起的,面积达750多平方米。一层东边住着两位老人,西边是老二的房屋;楼上东边是老大家,西边是老三家。每家房屋都是四室一厅,面积在150平方米左右,包括客厅、居室、厨房和洗手间。楼房主体造价48万元,加上内部装修共花费54万元,是他们弟兄3个共同集资修建的。用陈仓宽的话说,“要不是我们弟兄三人齐心合力,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修建这么漂亮的房子的。”   在这4套住房中,唯独不见锅碗瓢盆。原来,这一大家子人,多年来一直没有分家,都在一口锅里吃饭。院内的大厨房,就能够供应近40人的用餐伙食。不但春节,每年的五一假期、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都是陈家的团圆日,一家大小围在两位老人身边,吃饭喝酒,唱歌跳舞,打牌助兴,快乐开心,其乐融融。   妯娌亲如姊妹,婆媳情同母女   一般在家庭关系中,最难处的就是婆媳关系和妯娌关系,但在陈志平老人家中,却是另外一种情形。陈家3个儿媳,对待婆婆高桂兰,就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孝顺关爱。   平时,老二老三媳妇都在单位上班,大嫂陈玉花是一个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为人善良忠厚。每天,陈玉花除了在地里干农活,回到家里还要做饭洗衣。饭做好了,端给老人,等一家人都吃上了饭,她才最后用餐。   近年来,婆婆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陈玉花悉心照料婆婆,任劳任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高桂兰老人得了出血热住院治疗。当时,大儿媳陈玉花在农村老家照顾年老的公公,还要给丈夫做饭;二儿媳李素芹远在西安,只能临时照顾老人,所以,三儿媳张花然白天在学校代课,一放学就到医院照顾婆婆。后来,高桂兰到西安看病期间,照顾老人的担子又落在了二儿媳李素芹的身上,她对待婆婆就像两个妯娌一样孝顺。   3个儿媳对待婆婆都非常孝顺,那么,妯娌们之间又是怎么相处的呢?三儿媳张花然回忆说,以前她在老家附近代课,挣工分。为了帮助大嫂减轻负担,她把大嫂的两个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帮助照看孩子上学放学。   1994年到1995年之间, 张花然患病在身,浑身无力,在西安看病期间,二嫂李素芹到医院照顾她,给她做可口的饭菜,给她洗衣服。张花然刚开始暂住在自己大姐家,二哥陈仁宽专门过来接她回家。二哥对她说:“你在你姐家是个客人,这儿才是你的家。”让张花然听了非常感动。   后来,张花然回到眉县老家养病期间,大嫂陈玉花一有空就陪她说话,帮她洗澡搓背,给她按摩,“就是亲姐妹也未必能做得这么好。”说到这儿,张花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说起弟兄3个的关系,老三陈军宽说:“我大哥是个实在人,不爱说话。从前家里条件不好,可是我大哥年年喂养3头猪,舍不得卖,过春节时杀了,给一家人改善生活。当时粮食紧张,我每次回家要离开时,大哥都会让我们带上家里的蒸馍、玉米糁和自家磨的面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