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怪书记”老谢.doc
“怪书记”老谢
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谢家沟村有一位“怪书记”:他给村里做了不少好事,但村民开始却不买账,村干部也曾有怨言,只有佳县县委县政府政府把他树立了一个典型。是村民“糊涂”还是政府“糊涂”?记者带着疑惑来到了谢家沟。
“吃饱了没事干”
“你们看,老谢又拿着那把破扫帚满街窜了,我看他就是吃饱了撑的。”在谢家沟村前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看到谢万生清理街道时满脸嫌弃,“一个庄户人家,那么干净干啥,穷讲究。”老谢听了也不恼,拿着扫帚穿梭在谢家沟移民新村的大街小巷。
老谢说自己有“强迫症”,扶贫移民新村的小楼这么亮堂,街道这么宽敞,街上有片落叶他看着都不舒服。“过去,谢家沟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村民居住分散,串个门都要走几里山路。2014年政府在俺们村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帮我们建起了二层小楼、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休闲广场等,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珍惜怎么行!”村民们搬出了大山,但过去的生活不良习惯也搬进了移民新村:乱倒垃圾、不爱卫生、牲畜散养……老谢看到这些现象忍不住了,他召集村民开大会,要求每家每户派人清理街道卫生,纠正村民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老谢,我们打扫卫生一天给多少钱?”
“没钱,这关系到大家的生活质量……”
“你别说那些没用的,我看你是吃饱了没事干。生活质量值多少钱,我吃饱喝足了往床上一躺,那才叫生活质量。”
老谢的提议不仅没得到村民的支持,反倒碰了一鼻子灰。没人扫我就自己扫。第二天天还未亮,老谢就扛着扫帚从村东头扫到村西头,一直到日头挂在了南山上。
街道干净了,路灯更亮了,公共厕所没味了,活动室的桌子上没灰尘了,文化广场上村民的广场舞跳得更加起劲儿了……如今,村民也自发开始打扫卫生了,但老谢每天还是准时的扛着扫帚出现在谢家沟的小巷中。
“咱家的玉米都埋在雪地里了”
“你别要这个家了,咱家的玉米都埋在雪地里了,你在合作社住吧,别回家了。”2015年11月份的一天,老谢正带着谢家沟农机合作社的社员们在周边村收玉米,突然接到老伴的电话,这时他才想起来自家的玉米还没收。老伴身体不好,家里的农活全靠老谢。社员们都劝他开着机器赶紧回家,老谢却说:“没事,等晚上我加班就行,不能耽误大伙挣钱。”
在老谢看来,合作社的事比家里的大,因为合作社关系全村的收入,关系着7户贫困户社员的脱贫致富。2013年5月,老谢发动全村的能人大户成立了谢家沟农机合作社,投入255万元购买了47台机器,包括收割机、播种机、现代多功能地膜包装机,吸纳7户贫困户,在周边村镇甚至周边县开展播种、收割等作业。其中合作社发明的双垄沟覆膜生产技术已向全县推广。
合作社的生意越来越火,社员们的收入越来越多,但在老谢媳妇看来,他越来越不把家当回事了。自家的玉米被埋在雪地里这种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16年家里的大豆被草盖住了,老谢没时间拔,秋天去收割的时候,地里只有荒草,老伴气得说不出话来。村民得知后要帮他做农活,被老谢推了回去,“你有那个时间去外面打点临工,我这用不着。”
在村口停着合作社那47台机器,从来没进过老谢家的地,“这些玩意喝的是油,挣的是钱。”耽误了自家农活,老谢最头疼的是回家怎么哄老伴 ,好在老伴看到了村里实实在在的变化,现在也开始支持老谢的工作了。
“跟着老谢没油水捞”
在其他村干部看来,老谢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别的村干部去县城开会,租专车、住酒店、下馆子,我们全是自己解决。”一位村干部向记者抱怨。
老谢“抠门”,但不缺钱,家里三个孩子都有出息,收入在村里数一数二。因此老谢在工作中也很大方,出差坐车从来不报销,接待应酬也是自己掏腰包。2014年移民新村施工时,老谢忙活22天半,和村民奋战在施工一线上,村民干活每天100多元工资,而老谢分文不取。“老谢不差这几个钱!”老谢在旁边听了,哈哈一乐。但在施工上,老谢却“斤斤计较”,水泥价高了,他和销售人员争个天昏地暗;钢筋细了,他拉着人家不依不饶。
谢家沟村委“小气”,但也不缺钱,村里账上的扶贫项目资金在全乡也是数一数二的。而每逢到外边开会时,谢家沟的村干部“最小气”,不下馆子、不住酒店,“老谢从来没让我们拿公家的钱喝过一顿酒。”但在扶贫项目上,老谢却大大方方,哪户贫困户发展产业缺钱了,村里想方设法支持,要不就骑着摩托车载着人家跑上跑下,?椭?协调资金。
老谢的摩托车买了不到五年,已经跑了几万公里了,老伴孩子都劝他买辆轿车,但被老谢一口回绝了,“村里大部分产业项目都在山上,轿车那玩意能往山上开吗?再说,一个村干部开轿车像什么话,谁有个什么事喊我都听不到。”最终孩子们还是没能拧过老谢,他那辆摩托车依旧穿梭在谢家沟的沟沟壑壑。
“不做手术你命都保不住了”
前段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