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项目3任务2炉的应用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SF炉工作过程 由C3级旋风筒出来的生料,全部或大部由上升烟道喂入,少部分喂入反应室锥体下部,生料在窑尾上升烟道中被烟气分散,并悬浮在气流之中,通过涡流室底部的中心开口被抽入涡流室,并喷入上面的反应室,在反应室内窑烟气被分散在燃烧气流之中,并与其混合;三次风以切线方向进入涡流室;燃料由均布在涡流室顶部的几个燃烧器倾斜向下对炉中喷射。由于三次风含氧浓度高,且不含悬浮的生料颗粒,因而对燃烧有利,煤粉从燃烧器喷出后即与三次风接触稳定起火。虽然大量的燃烧是在反应室进行的,但带有均匀悬浮生料的窑废气已被分散,而且与燃烧气体混合,所以产生的热量立即被生料吸收。由于C3筒来的生料全部或大部分由窑尾上升烟道喂入,而窑尾废气温度较高(一般在1000℃左右),使得部分碳酸盐开始分解,而碳酸盐分解为吸热反应,因而降低了废气温度,从而缓解了烟道结皮的危险。 RSP炉的工作过程 旋流燃烧室SB内的三次风切线方向进入,主要是使燃料分散和预燃;经C4旋风筒预热的生料喂入旋流分解室SC的三次风入炉口,悬浮于三次风,从旋流分解室SC上部以切线方向进入SC室,在SC室内,燃料与新鲜三次风混合,迅速燃烧并与生料换热,至离开SC室时,分解率约为45%。生料和未燃烧的煤粉随气流旋转向下进入混合室MC,与呈喷腾状态进入的高温窑烟气相混合,使燃料继续燃烧,生料进一步分解,完成大部分分解后,被气流带入最低一级旋风筒,与气流分离后入窑。 DD炉的工作过程 窑尾废气垂直喷入Ⅰ区,并与径向引入的三次风及上级旋风筒下来的物料混合,使Ⅰ区、Ⅱ区的物料浓度及温度分布趋于均匀。燃料由两个分别装在Ⅱ区的三次风管入口上部的主燃烧嘴喷入,在高温富氧区内立即燃烧,并将热量迅速传递给混合相中的生料,加速生料分解。生料落入Ⅱ区向下落时,由于Ⅰ区咽喉的喷腾作用使下落至该区的生料迅速悬浮、喷腾。在Ⅳ区,生料与较粗的燃料粒子在二次喷腾作用下,得到充分燃烧和分解,尔后物料流出分解炉进入C4旋风筒,分离入窑。炉内设置两个缩口,以形成二次喷腾,加强燃料、生料在炉内的返混程度,延长物料的停留时间,使得燃料燃烧更加充分,提高生料分解率。 4、TDF炉 TDF炉的结构特点 ① 分解炉坐落在窑尾烟室之上,属同线式,炉与烟室之间的缩口尺寸优化后可不设调节阀板,结构简单。 ② 炉的中部设有缩口,保证炉内气固流产生第二次“喷腾效应”。 ③ 三次风从锥体与圆柱体结合处的上部,双路切线入炉,使三次风产生涡旋效应;气固流出口设置在炉上锥体顶部的反弹室下部。 ④ 生料四个喂料管入口设在炉下部的三次风入炉口处(圆筒处),从四个不同的高度喷入,有利于物料分散均布和炉温控制。 ⑤炉的两个三通道燃烧器分别设于三次风入口上部或侧部,以便入炉燃料倾斜喷入三次风气流之中,迅速起火燃烧。 ⑥炉的下部锥体部位的适当位置设有脱氮燃料喷嘴,以还原窑气中的NOx,满足环保要求。 ⑦炉的顶部设有气固流反弹室,使气固流产生碰顶反弹效应,延长物料在炉内滞留时间。 ⑧容积大,阻力低,气流和生料在炉内滞留的时间增加,有利于燃料的完全燃烧,加快生料的碳酸盐分解。 ⑨对于烟煤适应性较好,也适应于褐煤、低挥发分、低热值煤和无烟煤。 TDF炉的工作过程 窑尾废气从TDF炉底部锥体进入炉内产生第一次喷腾;从冷却机抽取的高温三次风从侧面两个进口以切向进入,产生旋涡流,由在三次风入口上方的喷嘴喷入煤粉,在高温富氧的环境下迅速燃烧,并将热量迅速传递给悬浮的生料。在后燃烧区,两股气流叠加经中部缩口产生二次喷腾,并伴随较大的回流,上升的气流撞顶后,从设在分解炉上部的出风口进入最下一级旋风筒,分离入窑。 CDC炉的结构特点 ①CDC分解炉上为反应室,炉底部采用蜗壳型三次风入口,窑气从炉底喷入,炉中部圆柱段设有缩口来改变料、气运行轨迹,形成二次喷腾,CDC型分解炉采用旋流(三次风)与喷腾流(窑气)形成的复合流,兼具纯旋流与纯喷腾流的特点,两者合理的配合强化了物料的分散。 ②炉体的结构特征为“径出戴帽加缩口”,即径向出风结构,使炉的顶部出风口上方留有气流迂回空间,以增强物料在气流内的返混;炉体中部柱体设缩口,使气料进入顶部炉体产生喷腾效果;出风口与炉顶间留出物料返混的空间,使气料混合均匀和停留时间加长,提高生料中碳酸盐的分解率,并具有低阻特性。 ③分解炉流场合理,炉容大,物料停留时间长,煤粉燃烧完全,可燃烧劣质煤,因而对燃料适应性强。 ④最后一级预热器收下的物料从分解炉锥部和窑尾上升烟道两处加入,可调节系统工况,降低上升烟道处的温度,防止结皮堵塞。 ⑤分解炉出口与最后一级旋风筒进口间设置有较长的连接风管,扩大了分解区域,延长了物料的停留时间,满足燃料燃烧及物料分解的需要,起到第二分解炉作用。炉出口向下布置的连接风管,从结构上降低了框架高度。 CDC炉的工作过程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