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区分筛选表现手法》素材.docx

高考诗歌鉴赏《区分筛选表现手法》素材.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准确判断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  古诗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也是考生复习的难点。难在哪里?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古诗所用的表达技巧。而表达技巧是一个由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语言特色等构成的复杂知识网络,其中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考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一般无多大问题,而对表现手法的判断则掌握不准,失分较多。这不仅因为高考命题灵活,对表现手法概念的理解有出入,更因为表现手法种类多且易混淆。因此,二轮复习必经抓住这个“牛鼻子”。 如何审准题、答好题? 自主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岑 参 三十始一命②,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 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②一命:指卑微的官职。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2.(2014·重庆)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 赠 燕 [清]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 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    精准审题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请简析。 3.该诗是如何抒情(描写)的? 4.请赏析某句(某联、某片)的妙处。 (二)审题要点 1.审概念。题干中出现的“表现手法”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包括所有的艺术技巧,等同于“表达技巧”“艺术特色”,在一些省市卷的理解中是把狭义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放在其中的;狭义的,专指与修辞手法相并列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言志(象征)、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直抒胸臆等。江苏卷多用狭义的表现手法。 2.审明暗。明考型是指题干要求直接答出表现手法,如“设问方式”1、2;暗考型是指题干要求“赏析”“怎样描写(抒情、表现)”,一般要答出表现手法。 3.审数量。就是看清题干要求答表现手法的数量。如题干中有“哪种”“何种”“最主要”等字眼,则只能答一个;如果有几个同时满足,则要“多中取主”(选最常用、最主要的)、“大中取特”(选特征特别鲜明、特别明显的)。 如果题干中有“哪些”“多种”“主要”等字眼,可以多写,但切记:多写的答案不能相互矛盾、对立,否则判为0分。题干无明确要求的可视为多写。 4.审步骤。如果题干只要求说出,则直接回答即可;如果题干要求“分析”“赏析”,则要用完整步骤(指+析+点)。另外,要视分值而定。如果分值大于或等于3分,则要用完整步骤作答。 另外,在题干未明确要求答“表现手法”的,则要看题干问的是局部还是全诗,如果问全诗的写作技巧,则首先且必须从表现手法角度回答;否则,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其次是表现手法。 规范答题 答题步骤 (1)简单型:只要答出表现手法概念即可。 (2)完整型:三步走——指(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析(分析该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点(点明表达效果)。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 姜 夔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1)赏析首句“细草穿沙雪半销”的妙处。 答案  (2)全诗重点写了梅花这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答案  赏析 这首诗平易浅显,韵味华美。诗人用极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写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时,沿途所见的幽雅景致。当时,诗人在除夕的晚上,与好友分手,兴高采烈地乘船归回居地,心情是比较欢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较轻松活泼。首句“细草穿沙雪半销”,点明时在除夕,是冬去春来,雪半消、草发芽的季节。写的是途中所见的近景。第二句“吴宫烟冷水迢迢”写的是远景。小舟疾驶,那高大华丽的吴宫,被茫茫雾气笼罩,渐渐隐没在远处。第三句转写眼前,“梅花竹里无人见”。轻疾的小舟,路过高洁、清雅、傲气的梅花和竹林,自有一种乐趣。第四句以“一夜吹香过石桥”作结,“一夜香”既与上句“梅花”衔接,又启句中“过石桥”。至此,把诗人的得意之情巧妙地暗喻出来。 如何辨析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怀秦髯 李 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 本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指出并具体分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