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台湾的位置与环境特色台湾地理位置的特色。台湾地理位置的.doc

第8章台湾的位置与环境特色台湾地理位置的特色。台湾地理位置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台湾的位置与环境特色台湾地理位置的特色。台湾地理位置的.doc

臺灣地理位置的特色。 臺灣地理位置的影響。 臺灣景觀的多樣性。 臺灣文化的多元性。 臺灣的地理位置 1. 絕對位置:東經120度至122度,北緯22度至25度之間。東為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北以東海接日本群島,南以巴士海峽,眺望菲律賓。東亞島弧中樞:距離大陸甚近,扼守臺灣海峽,具有重要的海上交通十字路口與戰略位置。位居歐亞大陸東緣海域的中樞。地理位置特徵:具有四方交會的特色,深具過渡的特性。地質構造: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的交界帶,形成高聳的地形。氣候:介於副熱帶與熱帶的過渡地帶,也是副極地冷氣團與副熱帶暖氣團交替的地區。洋流:冷暖洋流(中國沿岸流與黑潮)在鄰近海域交會。人文:各種不同經濟、文化及族群活動匯集,孕育出多元的文化特色。  發展再生新能源,積極開拓海洋能   目前國內研究單位已積極投入研發海洋能發電技術,並成功開發1kW級波浪發電機組及5kW級溫差發電機組。此外,透過與台肥公司合作,在台肥花蓮廠建造海洋溫差機組,結合深層海水與表層海水,完成現場1kW 級海洋溫差機組之測試與展示,同時透過與中鋼公司合作,利用製程產生之大量低溫廢熱,建造5瓩低溫差發電示範機組,將低溫廢熱有效利用。   我國海洋能蘊藏潛能高達數十GW,這些海洋能中較具開發潛力分別為溫差發電、波浪發電及海流發電。其中適合發展海洋溫差發電的場址有東部花蓮及臺東外海,1,000公尺之深層海水溫度與表層海水溫度差已達20度;波浪高潛能區如臺灣東北外海,波能達10kW/m以上;在海流能方面,澎湖水道與臺灣東部黑潮具有較佳的潛能,黑潮高流速區之流速均大於1.2m/s,都是深具開發潛力的海洋能源場址。 (資料來源:蘇東季報導,自立晚報2011/08/23) ⊙ 右圖為臺灣地區1898~1995年間災害性地震(規模>4)之分布圖,可謂地震災害頻繁。請問:臺灣地圖繪製採取的UTM標準投影經線應是 (A) 120°E  (B) 121°E (C) 122°E  (D) 123°E ( B ) 2. 若以「網格」系統的判讀方法視之,臺灣的地震應位於哪一圖網方格內? () 121F  (B) 120D (C) 121C  (D) 122E ( B ) 3. 圖中災害性地震最頻繁的地區,其地震成因與何者關係最密切? ()地質上多火成岩(B)位居板塊接觸帶 ()人工建物最密集(D)斷層數量最多 臺灣的環境特色 多樣的地形景觀 1. 成因:板塊碰撞擠壓。臺灣本島的形狀與山脈略成南北走向。500公尺以上的山地占了全島的45,因島上面積小,使地勢高聳陡峭。地質年代年輕,造山運動活躍。地形景觀豐富: 山地:3,000公尺以上的高峰多達200多座,其中以玉山最高(3,952公尺),為東亞鄰近地區最高峰。玉山山脈、中央山脈、雪山山脈、阿里山山脈與海岸山脈,共同形成臺灣的五大山地。 平原:山地受到外營力的激烈侵蝕,大量的沖積物經由河川挾帶而堆積於山地東西兩側,如嘉南平原與花東縱谷平原等。 台地丘陵:早期都是沖積扇平原,後因造山運動而隆起,再被河川切割而形成,如桃園台地、八卦台地等。 盆地:夾雜在丘陵、台地與山地間,如臺北盆地、臺中盆地。地殼不穩定,地震十分頻繁,火山島嶼眾多,容易造成災害。  沖積平原:為臺灣重要的農業區。例如:彰化平原、嘉南平原。 丘陵台地或高度在1,000公尺以下的山坡地:為果樹或茶樹等種植。國土或生態保安林地:1,000公尺以上山地。觀光發展資源 海域:火山島嶼與多樣的海洋生物。 陸域:壯麗雄偉的高山峽谷與高山林相。 海陸交會處:多樣奇特海蝕地形等。 工業:寬闊的海埔新生地。 聚落:平坦近水的河階台地、盆地中的河川交會處。 氣候與水文 1. 氣候特徵:高溫多雨。 平地:年均溫2225℃。 a. 夏季:南北溫差小。冬季:南北溫差較大。 山地:氣溫隨高度遞減,呈現垂直氣候分帶,使低緯的臺灣也有溫帶和寒帶的氣候。 成因:位於大範圍的陸地和海洋交會處,受到季風、梅雨及颱風的影響。介於副熱帶季風與熱帶季風交接處:夏季-西南季風,冬季-東北季風,均會帶來降水。位居冷氣團和暖氣團交替處:春夏之交-梅雨;夏、秋季-颱風。 降水量空間分布:澎湖和西南部沿海<1,500mm。一般平地均在1,500~2,000mm。山地>2,000mm。 降水型態與季節分布:北部及東北部:各季降水量的差異較小。中、南部:因位於東北季風的背風處,冬季乾旱,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月至10月。影響因素:地形與氣候。 分布:因主要分水嶺的中央山脈偏東,故大多數河川均由東向西注入臺灣海峽。 特徵:河川短小、坡度大、水流湍急,呈現旺盛的侵蝕與堆積現象。 河川洪枯流量變化大:其中南部的高屏溪,其季節性流量變化有顯著差異。  供需失衡 :因臺灣降水季節及空間的分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