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书馆口述资源的视听艺术研究.doc
图书馆口述资源的视听艺术研究
摘 要 图书馆在新兴视听资料建设中,应逐步拓展口述类资源,借鉴播音主持学、教育学和视听媒体管理手段提升MOOC呈现艺术,推动MOOC的感性质量提升。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应对馆藏视听资源进行归类综述,研究稳步提高视听艺术水平的长效方法,探索相关评价体系,推动口述资源的视听品质化发展。
关键词 口述资源 感性质量 媒介转化 艺术体系
分类号 G255.7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12.009
Study on Audiovisual Art of Oral Resources in Library
Yang Zhong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ly-emerging audio-visual materials, libraries should develop oral resources gradually, and enhance MOOC presentation art with the help of the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art, and the management tools of pedagogy and audio-visual, so as to promote the perceptual quality improvement of MOOC. Then, the collected audio-visual materials should be classified and reviewed. Moreover, libraries should study long-term ways to steadily improve the audiovisual arts, explore the relevant evaluation system, as well as promote the audio and video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oral resources.
Keywords Oral resources. Perceptual quality. Media transition. Art system.
未来图书馆的数字视听资源比重将越来越大,但是除了馆藏经典视听库以外,纵观各种新兴的视听资源,感性质量将成为一个共性的问题值得关注。很多没媒介转换经验的教师、作者和讲述人的口语视频正在被图书馆所收集。习惯于讲台的教师在MOOC录制中往往感到表现力和感染力大受制约,制作团队对课程视听呈现缺乏有针对性的提高手段。而二维码视听、口述历史讲述人和记录人的影视创作水准也参差不齐。“互联网+”视听资源不同于有形存储物馆藏的编目和排架,图书馆对口述类资源的管理不能被动依照其基本描述和点击率,应不同程度地参与在线视听的整合、建设和评价,主动研究视听水准的甄别依据。本文综述现有馆藏口述类资源的视听艺术,重点以MOOC为代表分析口述资源的视听素养建构,带动口述资料的视听品质化开发,为图书馆视听服务提供对策。
1 关联性问题的研究现状
截止目前知网资料显示以“MOOC”为主题的文献4717篇,研究“图书馆互联网电视”的期刊论文已达64篇,关于“口述历史”的各类研究众多,其中不少见于CSSCI期刊,可以预见关于“图书内容二维码”的研究和运用将迅速发展。不同于光碟、磁带等图书馆典藏资源,“互联网+”视听资源的开放性对其视听质量提出了新要求。陈墨研究员对口述历史的视频录制环境营造、语言把关和语言种子库建设进行了分析[1]。周煜从传播学的角度思考MOOC“大规模”“在线”和“微视频”的影视语言特性,指出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将习惯的人际语言变成大众传播的音视频信号[2]。这些视听资源建设者们分散在各种学术领域,迫切需要提升和服务对策。目前馆员们的视听艺术基础较薄弱,图书馆应将其作为信息素养的新内容多渠道地参与研究。
艺术水准是保证视听持续性的重要一环。目前,MOOC、图书二维码等都存在制作形式简单和视听手段运用不到位等问题,图书馆对口述历史和互联网电视的视听艺术研究也不够深入。这些口述数字资源中,有的视频是建设方自己开发录制,也有委托专业影视制作人员完成,有些图书馆还配套建设了摄录编播等一系列硬件设施。但总体上存在资金投放不精准、不到位,有些课程重难点和关键点视听呈现困难,学习者难以坚持,商业前景不明朗。为此,图书馆应对馆员进行视听艺术素养和质量标准培训,激发其研究口述艺术的热情,营造科学顺畅的摄录、制作和传播环境。第一,借鉴电视主持技巧来提高讲述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