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目漱石与禅.doc
夏目漱石与禅
摘 要:夏目漱石的作品中许多都与禅及禅宗思想有关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门》。本文首先对明治时期禅宗概况进行介绍,接着描述漱石学生时代与禅的关联以及他的两次参禅体验。最后分析作品《门》与禅的关系,其中主要分析“风吹碧落浮云尽”和“本来面目”的内涵,分析其中蕴含的禅宗观念,从而剖析出夏目漱石对于自我存在的危机感问题。
关键词:参禅 《门》 本来面目 自我存在
一、明治时期的禅宗
明治八年政府允许信教自由后,佛教在时代变迁中开始向新的方向前进。在禅界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军人物――释宗演。少年时代他在越溪身边受到禅宗的熏陶,后在曹源寺仪山、圆觉寺洪川的门下修行。后来释宗演进入庆应义塾学习,毕业后受校长福泽谕吉推荐去锡兰留学,回国后担任圆觉寺管长。当时在日本有很多慕道的在俗者,夏目漱石也是其中一员。
在宗演门下的铃木大拙是世界有名的禅学家。铃木大拙把禅的日语读音“Zen”作为禅推向了全世界。大拙少年时代在金泽的雪门下学禅,后在镰仓圆觉寺见到洪川并在宗演门下学禅。铃木大拙运用禅理去分析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关系,从而使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和谐统一,在这一方面和漱石的宗教观念相契合。
二、漱石与禅
(一)学生时代与禅
在第一高等中学时代, 对禅学颇感兴趣的同学“天然居士”米山保三郎给漱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明治二十年九月,进入预科一级的漱石出于“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作”“可以养活自己就安心了”的原因下选择了建筑专业作为前进的方向。但是米山认为比起建筑学,文学更有生命。衣食问题根本不在米山的眼中,因此漱石对米山感到十分佩服,于是当下改变主意,又决心做一个文学者。后来漱石去圆觉寺参禅也是米山的推荐,可以看出米山对漱石的影响之大。
在学生时代,另一位好友太田达人也对漱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玻璃门内》有关于太田达人的描述:
他时常思索着一些我当时想都不曾想到过的问题。
他偶然视及这一景色后,曾低声叫道:“啊,我有所悟了。”/所以他这蕴含着某种哲理的言语,就像什么密码似的,把不寻常的响声传入了我的耳朵。“有所悟这玩意儿真是奇妙哪。”/我听后,还是一句话也接不上去。
在修禅悟道的同学面前,漱石始终是“接不上?”“感到有愧”的,可以看出学生时代的漱石受同学与好友的影响,对禅宗十分憧憬。
(二)圆觉寺参禅
明治二十三年漱石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在他给好友正冈子规的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厌世”情绪,表达了他对烦恼此岸的嫌恶和对涅??彼岸的向往。明治二十年三月漱石的长兄逝世,同年六月二哥逝世。明治二十四年漱石的三哥和三弟的妻子去世。夏目漱石既有作为寄子、养子之痛的原体验,又经历了多位亲属相继去世的死别之苦,还有作为时代精英阶层期待实现自身价值却难以实现的“求不得”之苦。正是这些痛苦的体验和这些契机使漱石走向宗教,寻求情感的慰藉和精神的解脱。
明治二十六年六月初到七月初,漱石在宗演门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参禅。第一次参禅,老师宗演交给他的题目是“赵州‘无’字”。在得到这一“公案”后,漱石力图按照要求去参悟。但是由于“本来想象力敏锐,很难把念力集中在一点上”,最终参禅失败,没有特别的收获。
漱石第二次到圆觉寺参禅是明治二十七年十二月末到二十八年一月,大约半个月的时间。其动机,按照他给正冈子规的信中的说法,是“为了冷却三四年来沸腾的脑浆,精进向学”。漱石第二次参禅从宗演老师处得到的“公案”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次参禅虽然结局也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参禅给漱石的人生和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小说《梦十夜》和《门》中关于主人公参禅的描写可以说也都是来自于漱石年轻时候的参禅体验的。
三、作品――《门》与禅
(一)安井与禅
《门》是夏目漱石明治四十三年三月一日-六月十二日在朝日新闻上连载的小说。《门》中的主人公宗助在京都帝国大学读书时,好友安井曾带着他游览了京都许多地方。我们可以从上下文中对安井的思想倾向做出推测。文中先回顾了宗助夫妻与安井的过往,紧接着描写道,夫妻“两人从不到教堂的长椅上坐一坐,也从不跨进寺院的大门。”“归根结底,他们的信仰既不指望神明,也不仗恃佛陀。”这样的手法不由得让读者感受到宗助夫妻和安井信仰的强烈对比。也就是说,与宗助夫妻相反,安井对宗教抱着强烈的关心。
“有时两个人还登上大悲阁,瞻仰即非所题的匾额,倾听溪谷里摇橹的声响。那橹声宛如天上大雁的鸣叫,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
从安井带着宗助去大悲阁的这一举动可以看出,安井对于这所寺庙(千光寺)的文艺和哲学知识是十分熟悉的。即非指的是高增即非如一,他是黄檗宗(禅宗中的一派)的祖师隐元的弟子。安井带宗助去瞻仰即非的匾额,可以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