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句式
常式句 叙述句/判断句 肯定句
否定句
疑问句
变式句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主谓倒置
被动句式
叙述句
叙述句是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行动变化的。
注意:
谓语词性:动词
语义特点: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
古今汉语叙述句的相同点
冬,晋文公卒。
晋侯秦伯围郑。
初,郑武公娶於申。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公赐之食。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马逸不能止。
虎求百兽而食之。
从上述例句可以看到:
相同之处:语序均为SVO
差异表现在:
引进地点的状语的位置,如“於申”。
另外,有差异的句式还有:
双宾语句
动量表达形式
双宾句
双宾语由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组成。直接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间接宾语表示谓语动作的方向(对谁做)或动作的目标(为谁做),间接宾语紧接在谓语动词后,但它不能单独存在。它和直接宾语组成双宾语。
古今汉语双宾语的共同点
动词:
告谓类动词、给予类动词带双宾语。
宾语所指:
直接宾语指物,间接宾语指人。
两个宾语的位置:
间接宾语放在动词和直接宾语之间。(方言中情况不同)
古今汉语双宾语的共同点·举例
公赐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多予之重器。《战国策·赵策四》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古今汉语双宾语的不同点
主要表现在动词方面:
1、古代汉语不仅告谓类动词、给予类动词带双宾语,普通及物动词也可以带双宾语。
2、有经常带双宾语的动词“为”
普通及物动词的双宾语句式
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孟子·万章下》
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孟子·告子下》
天生民而立之君。《左传·襄公十四年》
动词“为”的双宾语句式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左传·僖公三十年》
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左传·宣公二年》
重为之礼而归之。《左传·成公三年》
吾不忍为之民也。《战国策·赵策三》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古代汉语双宾语句式的翻译(一)
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古代汉语双宾语句式,翻译时句式、语序不需要改变。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双宾语句式,翻译时句式、语序要作变化。
古代汉语双宾语句式的翻译(二)
变化方式:
★普通及物动词的双宾语句式翻译时,通常会借助介宾短语,句式变化为“介宾·动词”这样的状中结构。
★动词“为”的双宾语结构翻译时,“为”的意义要随上下文而定,同时要么在直接宾语前面添加合适的动词,句式变化为兼语结构;要么句式变化为“介宾·动词”这样的状中结构。
古代汉语动量表达的形式(一)
基本形式:数词+动词
“数词”做状语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宣公二年》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
禹八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古代汉语动量表达的形式(二)
强调形式:动词·者,数词 数词作谓语
於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战国策·赵策三》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古今汉语动量表达形式的不同
1、动量词的有无
2、数(量)词与动词的位置不同
3、强调形式不同
古代汉语动量的强调:V者,Num
现代汉语动量的强调:
动词+数词+量词
注意:
量词产生的比较晚;名量词的产生比动量词早;量词泛化使用的情况古今都有
判断句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用以判定两者是否属同一事物,判定主语所指的属性或类别。
例如:
我是中国人。
他是好学生。
制,严邑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注意:“是”不是古代汉语的判断词
现代汉语用判断系词“是”表示判断,先秦汉语中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
有时“是”在句中的地位很像判断词,但仔细分析一下,能够发现它仍然是指示代词。
例如:
至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者,其不义又甚於攘人 犬豕鸡豚者, 何故也?
先秦时,“是”的常用用法为指示代词,相当于“此”,在句子中做判断句的主语或谓语。
“是”做判断句的主语
例如:
是社稷之臣也。
公曰:是吾宝也。
是吾师也。
常用判断句式
1.在判断句的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也”
例如: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王,人君也。斶,人臣也。
张骞,汉中人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终稿.ppt
- 第4节重力坝应力剖面设计与及构造终稿.ppt
- 情境三态势语言训练答案.ppt
- 第4考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5终稿.ppt
- 情境三:异常炉况处理答案.doc
- 地球表面形态000终稿.ppt
- 地球表面形态图片终稿.ppt
- 第4课: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终稿.ppt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答案.docx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全)答案.doc
- 2025年成都市玩偶生产荧光涂鸦互动玩偶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海绵生产用于体育馆室外运动场地透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体操鞋企业团建运动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溶洞极限运动(速降)场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涵洞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扎带安全防护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牦牛育肥产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旅拍宠物陪伴拍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进口食品节庆主题快闪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洗选厂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