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若瑟书院2009-2010年度-香港教育城.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高中課程實施的初步反思 提升教師專業,發揮學生學習的多樣性 聖若瑟書院 黃婉芬老師 學校的背景 有135年歷史的傳統天主教英文中學 男校 長於理科、英文水準不俗、運動表現強勁 個性活潑好動、喜愛自由的風氣 對學校有歸屬感 學習差異是必然存在的 不論任何類型的學校, 學習差異必然存在 能力上的差異 態度上的差異 背景上的差異: (1) 來自英文小學 / 中文小學 (2) SEN (3) 不同國籍 (4) 社經地位 學校的對策 ——整體規劃 班級的安排 (1)中一、中二其中一班分組別一、組別二上課:照顧中、英、數能力稍遜的學生 (2)多年前,中四、中五已經推行小班教學(中、英、數),將五班學生按能力分為七組,每組22-36人不等。增加教學資源(如聘請額外5位老師)因材施教 整體規劃——因材施教 對於能力稍遜的學生: 整體規劃——因材施教 對於能力較高的同學 : (1) 加入辯論隊,訓練高階思維 (2) 撰寫詩詞及對聯 (3) 籌辦大型比賽(班際?校際?埠際),訓練組織能力,藉此推動中國文化 整體規劃 對症下藥、循序漸進 (1)積累古文 ?輔導教材: 中一(唐詩、成語) 中二(介紹各種文學類別)中三中四(古詩文)中五(文言文精讀手冊) ?教考結合: 輔助教材+正規課程,均列入考試範圍。 ?學習古文的氛圍: 增加閱讀古文的機會,包括用古文書寫學校網頁/老師個人網頁  .hk/~chinese   .hk/~kcsiu 整體規劃 (2) 提升口語能力 ? 各級要求由淺入深 中一(朗讀)中二(個人短講)中三(小組討論) 中四(上學期朗讀 / 下學期小組討論) 中五(朗讀+小組討論) 文化科(個人短講+小組討論) ? 擴大學習範圍 舉辦班際演辯比賽 、聯校小組討論、校際埠際演    講比賽、會考及高考應試訓練、口語班 、辯論班 、聯校六角辯論賽 參加校際演辯比賽 、校際朗誦節 整體規劃 同中有異 雖同處一級,所用的課本一致,但每班的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有不同的教學策略 中三利用分組討論,調整學習差異 習作設計:能力高的班別多做創意、評鑑題;能力稍遜的多做填充、填表、默書等習作 批改方法:能力稍遜的小班需要老師具體及鼓勵性質較重的評語;能力高的可以同儕互評,甚至擔任口語練習評判 整體規劃 以本年新高中選修單元「新聞與報道」為例 內容是帶學生觀賞不同劇團的話劇(一班一齣戲),然後進行人物專訪及專題介紹,探討香港話劇的發展路向 能力稍高的觀賞職業劇團的演出;能力稍遜的觀賞學生聯校劇社演出 學校的對策 —— 將學習融入日常生活 透過不同活動發展學生所長,而非枯燥的操練  (1) 舉辦不同類型的語文比賽:如演講、朗誦、辯論、猜燈謎、舊曲填詞、詩詞創作、標語創作、對聯創作等  (2) 多樣的參觀交流:參觀藝術館、茶具博物館、大佛、九龍寨城,到元朗吃盆菜,到深圳紅嶺中學交流,遠程教室,觀賞話劇 將學習融入日常生活  (3) 文化團: 先後到過南京、雲南、河南、湖南、湖北等地,讓中四及中六的學生考察當地文化、扶貧、交流、採訪等。學生由第1年的38人到第5年的102人,可謂相當踴躍。 多元學習、各展所長 將學習融入日常生活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設計不同的課業評估 (1) 校本評核 : 語文活動(3年內完成12次) (2) 文化科 :文化體驗(2年內2次) (3) 選修單元 :新聞與報道(看話劇) (4) 寫作題材 如: 描寫文 :某月某日銅鑼灣街頭景象 專題介紹 : 介紹香港公園 (5) 口語訓練 : 遠程教室(普教中) 學校的對策——課堂研究 2010-2012年學校的關注項目 : 由中英數三科負責,進行三年的教學研究 其後推展至其他科目 研究理念 : 透過協作學習,結合口語和寫作不同範疇的語文學習活動,加強寫作能力的訓練,提升整體水平 模式 : 以中三其中一班為試點,進行學習差異教學研究,經反覆討論和施教,檢討現行的成效,翌年將經驗擴展至其他班別,最後擴展至中二、中三級 課堂研究 探究協作學習的模式 以學生為本位 利用互相觀摩和分享,加強互動學習 人人都有機會參與,加強投入感 能力稍遜的同學可以向能力強的同學取經 匯報時,其他組別可以互相模仿和學習 課堂研究 例子 學習成果 議題: 討論「上海世博會能否展現中國文明」 流程: 同學蒐集有關資料,選定立場,撰寫大綱 分組討論,選舉其中一篇最有代表性的大綱進行匯報 匯報期間,老師會評論同學的表現,其他同學修訂答案 延伸活動:撰寫文章 課堂研究 成果 根據問卷的結果 學生比從前更投入課堂,樂於表達己見 成績較佳的學生能嘗試帶領討論 成績稍遜的學生願意聆聽別人的意見,修 訂自己的習作 課堂研究 學生的回饋 學生喜歡上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