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晚游六桥待月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晚游六桥待月记.doc

第一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壹、袁宏道簡介 一、生平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明 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人。 (一)自幼早慧   宏道出生前,他的母親曾經夢見月亮進入懷裡,因此小字月。少時就具有超越年齡的智慧,年四歲,穿新鞋子,舅父龔孝廉告訴他說:「足下生雲」,宏道馬上應聲說:「頭上頂天」,孝廉大為驚訝。  (二)師事李贄   萬曆十六年(西元一五八八),宏道中了舉人,次年入京赴考,卻未考中進士。宏道返鄉之後,寫了許多理論的文章,彙編成集,名叫金屑。那時,偉大的思想家李贄(字卓吾),文學方面提出了具有進步意義的「童心說」(「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實情感的表達,文學作品無分古今,無分體格,都應以是否表現童心為準),又是當時被士大夫輕視的小說、戲曲的提倡者,並親自評點過水滸傳,因而在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袁宏道非常仰慕他的為人和學問,便帶了自己的著作,前往請求李贄指點。李贄看了他的著作大加讚賞,即刻替他寫了序文,還送給他一首詩說:「誦君金屑句,執鞭亦忻慕(為他執鞭駕車也很樂意);早得從君言,不當有老苦(李贄以老年無朋,作書曰老苦)。」他們一老一少,相處了三個月,彼此很投機。就袁宏道而言,這次受到李贄思想的影響相當重大。  (三)為令勤敏   萬曆二十年,宏道考上了進士,但不願做官,回家閉門讀書。和外祖父及母舅,終日以討論學問為樂,又和兄弟遍遊楚中。二十三年,宏道被選為吳縣知縣,無法推辭,只好赴任。人們都說吳縣情況複雜,而袁宏道卻是個灑脫的人,一定會出問題。原來吳縣地方富饒,猾吏巧立名目,訂了不少額外抽剝的辦法,搜刮金錢,飽入私囊。宏道到任後,對此一目了然,便把那些額外抽剝的條款,一一摘出,追究是何人所訂,並將貪汙舞弊的猾吏繩之以法。從而剔除了鉅額的徵收,老百姓一時稱快。   宏道對於爭訟,處理得既正確又迅速,情況複雜的吳縣,在袁宏道手上竟治理得井然有序。宰相申時行聽到之後感嘆說:「二百年來已經沒有像這樣的縣令了!」宏道平常認真公務,沒有時間看書,以致灰塵覆蓋書套數寸,一年就把縣政辦理成功。 二、文學成就   袁宏道文學創作之成就,主要在於散文,其特色為:擺脫傳統古文格局,少引經據典,不嚴肅說教;而以抒情筆調寫眼前事物,說家常道理,深入淺出,富有情趣。語言摒除陳詞濫調,莊諧雜作,雅俗共賞,具有個性。文筆活潑自然,風格明朗流麗,予人清新之感。   袁宏道之散文,以遊記、尺牘、傳記及各類隨筆表現最為凸出。其遊記不在客觀記敘山水景致,而在記敘中滲入作者主觀之審美意識,將自然美景與作者情趣融合,韻味深遠,文筆優美。其尺牘、傳記,亦真情流露。予親友書信,長則千餘字,短則二、三十字,可謂「信腕信口」(隨手寫來,順口說出),抒發情感,不拘格套。傳記刻劃人物,生動鮮明。其各類隨筆,題材多樣,饒有意趣。 貳、國學常識 一、三袁為湖北公安人,故世稱「公安派」,其文學主張為: (1)文學進化論。 強調文學應隨時代而變化,反對前、後七子之擬古傾向。 (2)獨抒性靈,不抒格套。    袁宏道於敘小修詩一文,藉評論其弟中道之詩,強調詩文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獨抒性靈」,即文學應抒發個人之真實感情,不模擬虛偽、無病呻吟。「不拘格套」,即文學應發揮自由創作精神,不拘泥於傳統之格調聲律,而損傷作者個性。 (3)重視小說、民歌、戲劇之價值。    自唐宋古文運動以來,一直以宗經明道的古文為文壇的主流,而含有豐富情感的民間俗文學,未能登入大雅之堂。明代思想家李贄以傳奇、院本、雜劇、西廂、水滸與秦漢文、六朝詩同比,稱為「古今至文」。袁宏道受其影響,於觴政書中將前人以為誨淫誨盜之金瓶梅、水滸傳視為「逸典」,提升至經典之地位。在公安派的影響下,明末的俗文學作品,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空間 。 二、山水遊記的發展 所謂的「山水遊記」以描寫山川勝景、自然風光,表現自然美為其內容和藝術特徵。中國山水文學始於魏晉,而成熟於唐宋。山水遊記與臺閣名勝記不同處,在於遊記必須是作者親身經歷,而臺閣名勝記卻可以間接蒐集資料寫成。 1.魏晉南北朝:   本時期創作以山水詩為主,地理著述如酈道元的水經注,對山川物產有生動的描寫,其部分精采篇章被視為遊記散文,但在當時尚未出現獨立 、完整的遊記散文作品。 2.唐朝:   開始有獨立的、完整的遊記散文作品出現,代表作家柳宗元。他在永州八記裡,不僅賦予山水生動的形象,也寄託身世的感慨,提高遊記散文的文學價值。 3.宋朝:   許多作品受柳宗元影響,以山水主題抒發政治感慨和思想情緒,但又有創新,尤其許多人透過自己親身體驗和了解來寫見聞,是名副其實的記遊。 4.元明清:   唐宋以前,山水形象中有較多的作者主觀色彩。元明清以後,作者以旅行家的眼光來品評,把山水名勝當作獨立的審美對象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