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自我评估检讨表-国立中央大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系所自我评估检讨表-国立中央大学.doc

地球科學學院自我評估檢討表 項目 系所 系所填寫「自我評估檢討表」資料 院檢討結果 優點 缺點 改善方案或需校院協助 建議系所自行改善 建議院協助改善 建議校協助改善 目 標 特 色 與 自 我 改 善 目 標 特 色 與 自 我 改 善 目 標 特 色 與 自 我 改 善 大 氣 系 所 1.本系大氣科學發展以物理、數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等為基礎,研究地球及行星大氣,並及於水-氣、陸-氣的交互作用,了解其運作機制與變化,並探討其對生物生存發展的相互影響。 2.本系成立於1968年,並於1978年及1983年分別成立研究所的碩士班與博士班,均為國內第一,首開風氣之先。 3.本系歷史悠久,在大氣科學部分領域上居於國內領先地位,如大氣觀測儀器(雙偏極化都卜勒氣象雷達、VHF雷達、ISS、鹿林山大氣化學背景站、雨滴譜儀網等)的技術發展與資料分析等,為本系特色。 4.本系每年統計教師在研究、教學、服務三方面的表現,作為評鑑以及改善之用。 5.系所發展目標未來將加強關於劇烈天氣、資料同化、大氣環境、大氣輻射、遙測技術與資料應用、aerosol-climate交互作用等方向。 1.需持續補充優秀年輕之新老師。 1.加強延攬一流的師資與研究人員,並鼓勵跨領域之整合研究。 主動與院裡其他系所尋求跨系所之合作。 設法吸引優秀學生至中大就讀。 各系所除了加強既有領先的研究項目外,應就未來發展的特色做更明確的策略規劃,並據以聘任師資(避免同一系所畢業生)。有些系所對自我評鑑機制較少提到(除太空、水文外) 有些系所對國內相關系所之比較較少提到(除應地、太空、水文) 強化系所之間合作,配合國家大型計畫(如GPS-ARC, 颱洪中心),發展整合性之特色。 設法吸引優秀學生至中大就讀。 院應協調各系所規劃具特色的未來發展領域(如地科院的內部構造重組),推動系所整合。 強化對外宣傳,積極推動獎勵措施,以期爭取資優學生來校就讀。 設法吸引優秀學生至中大就讀。 請校方協助員額,建地科大樓,增進各系所之交流整合,落實地科院策略領域整合發展。 本系(所)除了教育部為各大學招生所舉辦的大學及研究所的博覽會外,同時由系(所招生委員不定時至各高中(特別是桃園地區的中學)及大學相關科系說明系所的教學及研究方向。至於學生的來源:大學部包括大學聯招、推薦甄試及申請入學三種方式,碩士班則分甄試及入學考試,博士班則有直升及入學考試兩種方式。。 應用地質研究所成立於民國年,為國內首創應用地質教學與研究的最高學府。民國年博士班,「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地球環境(Geoenvironment)、地球災害(Geohazards)、地球資源(Georesources)地球科學來環境破壞、災害、與資源短缺、,應用地質方面的地球環境、地球災害、地球資源國立大學應用師資及設備集中在海洋地質學及地球物理探測,因此其他如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石油地質及地震地質等領域多未有著墨,。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震波傳播、場址效應、結構物強地動研究與地震工程地震防災與地震預測之應用。淺層反射、透地雷達、地下資源測勘。學術發展本所現有五位師資專長與研究具地球環境、地球災害、地球資源研究方向基礎然而。。研究方向發展更完整、有效率,希望相關領域新聘師資將與本所現有師資專長,透過橫向聯繫,地球科院、研究能量WINS即時天氣資料展示系統、電腦教室、測計教室、大型戶外氣象觀測坪,以及各種觀測儀器,提供學生豐富之教學資源。 4.本系鼓勵學生在大學階段即進入實驗室見習,或參加國科會專題計畫,提早開始了解自身興趣與能力。 5.在授課方面,每學期的學生評量均提供老師參考,作為改善教學之依據。本系每年選拔教學優良老師,近三年來更有兩位老師(江火明、林沛練)獲校級的教學傑出獎。 1.平均每位老師每週實際授課時數6.1小時,若加上等值學分數則為8.3小時。 2.中大型教室(70-80人)不足,影響上課效果。 3.學生請公假參加運動競賽或其它活動太多,影響上課。 4.週會之出席率欠佳,學生參與意願低落,成效有限。 1.可減少性質類似課程,鼓勵老師合開課程。 2.空間問題需由院校正視並統籌規畫。 3.週會是否應改變執行方式,或有繼續存在之必要,值得討論。可參考國內國外一流大學是否有週會這種活動。 檢討目前開設之必修與選修課程,建構領域核心課程,減少開設性質類似課程。 各系所需聘任專業教學人員擔任教學,應依「國立中央大學專業技術人員聘任,資格審定及升等辦法」循行政程序聘用。 課程設計除應地所外,其他系所沒有提到特定之委員會負責。 應務實評估教學空間之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