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 動 研 究
歐陽淑卿
一、行動研究的定義:
行動研究是由勒溫(K. Lewin)首先創用,指將科學研究者與實際工作者之能力與智慧,結合在一件合作事業上之方法。陳伯璋認為,行動研究法是研究和行動結合的一種研究方法;即情境的參與者(如教師)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的成員共同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進行有系統的研究,講求實際問題之解決的一種研究方法。吳明清則認為行動研究只是一種研究「方式」,不是一種「方法」,因為這種研究法只在強調由實際工作人員在實際情境中進行研究,並將研究的結果應用到同一個情境中,至於研究的設計與進行,仍須採用其他的研究方法,故不贊成它是真正的研究活動,頂多只是管理上的應用。總之,行動研究主要在結合研究和行動,研究者即行動者,透過不斷的反省、思考、再計畫的過程,促使研究者不斷聚焦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二、行動研究的目的:
基本研究:探索具有普遍性的原則,建立理論。
應用研究:追求致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工作成效。
以上兩者均以研究者為主體,強調普遍性(將研究所得應用於母群體)或發展理論,考驗理論。
行動研究:解決當前的問題,將研究結果直接用於研究情境,並供參與研究者訓練,以提升其素質。
三、行動研究的特徵
以解決問題為主要導向,強調實用性。
主要從事行動研究的人員就是實際工作的人員。
從事研究的人員就是應用研究結果的人員。
行動研究的環境就是真實的工作環境。
行動研究結合了對問題的「研究」與「解決」。
行動研究有時須仰賴專家的協助,唯專家只是從旁指導。
行動研究的過程採取共同計畫、執行與評鑑的方式進行。
研究的問題或對象具有特殊性。
行動研究的計畫是屬於發展性的計畫。
行動研究獲得的結論只應用於工作進行的場所,不作理論上一般性的推論。
(十一)行動研究的結果除了使現狀獲得改進之外,同時也使實際工作人員自身獲得專業成長。
(十二)評論行動研究的價值,側重於對實際情況引發的改善程度,而不在於知識量增加之多寡。
四、行動研究與一般研究的差異
項目 正式的教育研究 行動研究 1. 研究者所需要的訓練 在測量、統計學和研究方法方面需要接受廣泛的訓練。 所需的統計學和研究法方面的訓練有限。(通常研究的設計和分析並不十分嚴謹,且可藉專業研究者的諮詢而進行研究。) 2. 研究目的 1. 在獲取知識並將之普遍應用於大的母群體。
2. 在發展並考驗理論。 1. 在獲取知識,並直接應用於當時的工作情境。
2. 為參與者實施在職訓練。 3. 研究問題的探求 藉著各種方法認定問題。(研究者必須了解問題,但通常不直接涉入其中。) 所認定的問題,是學校情境中足以引起研究者困擾、或干擾其教學的部分。 4. 研究假設的提出 發展極特定的假設。(可用操作性定義界定,且可付諸考驗。) 問題的特別說明常被視同假設。(理想上,行動研究的假設必須接近正式研究的嚴謹程度。) 5. 閱覽文獻的程度
(文獻探討或是概覽) 通常研究者須廣泛的閱覽直接資料,並充分了解該研究領域現有的知識狀況。(希望能建立他人累積而得的知識。) 參與研究的教師閱覽有用的間接資料,以了解該研究領域的一般概況。(通常不對直接資料作深入的探討。) 6. 抽樣的情形 研究工作者試圖從研究的母群體中取得隨機的或不偏的樣本。(通常無法圓滿達成。) 班級教師參與研究時,通常以該班可用的學生作為受試者。 7. 研究設計的性質 1. 在展開研究之前,進行詳細而有計劃的設計。
2. 注意維持供比較用的條件,減低錯誤與偏見,並控制無關的變項。 1. 在開始研究前,依一般的方式設計程序。
2. 很少關注實驗條件的控制或錯誤的防範;通常會出現參與者因投入情境而生的偏見。 8.測量上的要求 1. 盡力選取最有效的測量工具。
2. 徹低評鑑測量工具,並在進行研究之前,用這些測量工具作預試工作。 對測量工具的評鑑較不嚴謹。(參與者缺乏使用與評鑑教育測量工具的訓練,但可在諮詢者協助下,進行研究工作。) 9.資料分析的程度 經常要求複雜的分析。(通常強調統計的顯著性。) 通常簡單的分析即可。(強調實用的顯著性,而非統計的顯著性;參與者的主觀意見經常受到重視。) 10.研究結果的應用 研究結果可普遍應用,但許多有用的發現,卻無法應用於教育實際。 1. 可立即將研究發現應用於參與者的工作情境,且經常會導致持久性的改良。
2. 研究結果的應用很少超過參與者的範圍。 11.報告形式 強調合乎嚴謹的學術規範。 沒有一定格式 五、行動研究的實施原則:
行動:從行動中發現、研究、解決問題。
實用: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計劃才值得研究。
合作:又稱「合作性的行動研究」。
彈性:發展性,視情境、需求而變更。
協調:必須配合參與者所任職機關的政策與例行性運作協調,不可抵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