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七)新人教版.docVIP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七)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届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7) (90分钟) 景物形象 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曲的最后三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曲的最后三句描写了大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等景物,都是秋天典型的意象。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深浓的秋意。作者因收到万里之外的家信,正做着回家的梦,但大雁的啼鸣、芭蕉叶上的雨声惊醒了美梦,于是倍感思家的愁情和归家无期的惆怅。 答案:诗中选取啼雁、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烘托出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考查点落实在意境上,即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之间高度契合而形成的艺术画面。首句写小桥流水自是江南水乡特色,次句写绿岸浮萍,突出石湖的宁静清雅,三四两句写范成大别墅远离尘嚣,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表现范成大的雅人情致,所以这是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画面。作答时注意抓住意象,合理想象将画面特点表现出来。 答案:描绘了一幅清流环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江南水乡风光图。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 (2)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答“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②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 2.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牧牛图① 田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②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 ①这是一首题画诗。②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1)第二句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