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语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语言.ppt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c.表颜色的词: 作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 * 诗歌鉴赏—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必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 相传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东坡说:“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说:“好虽好,但不算最好。”黄庭坚说:“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说:“好虽好,但还不是最好。”小妹给出的答案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和黄庭坚不由拍手叫好。 “扶”和“失”到底好在何处呢? 因为风只是“扶”着细柳,细柳不“摇”也不“舞”,可见那风是多么“轻”了;在月光下简直“失”掉了梅花的踪迹,可见那月色实在是“淡”极了。小妹扣紧了“轻”“淡”二字,所以比东坡、黄庭坚更胜一筹。 考查方向 考查形式: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用得妙? 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 (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 (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方 法 点 拨 模式:这个字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形象(或:景色),描绘出了×××情状,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炼动词 奇险、雄伟、气势磅礴恢弘、意境开阔 拟人 连春花也因伤时而迸射出泪水——花瓣上露珠滴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悸地发出哀鸣——也引起恨别之人的共鸣。 “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临时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 (2)炼形容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 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意盎然,热闹非凡的景象。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 舟过吴江》 “流光容易把人抛”点出感叹时光流逝之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现时光的流逝之快,突出了无尽的愁绪。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 (王安石)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健 ) “凤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 ) B 名词的意动用法 粪土当年万户侯。 共同点: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3)把握词性的改变 A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 )特殊词 ???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拟声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词往往是动词、副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其中动词最有可能。分析找到的词的效果时,要从本义先作初步理解,然后结合语境看它产生了什么样的特别意味。“断”字是尽或占尽的意思,所在诗句为写景句,故应贴合写景分析,它描写了清秋季节,角声回荡的情形,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 1.诗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一诗句为人们赞颂传诵的原因。 2.某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3.某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命题揭秘】 古人写诗讲究构思,往往一句诗就奠定了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