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教育自我放逐下.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下)──评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几种倾向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下)──评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几种倾向 2011-08-01 李海林 5.“教师不作为”批判 5.1 新课程要求在师生关系上作比较大的调整。过去把语文当作一门知识课来学,把语文当作一门训练课来教,教师就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就是接受者;教师就是教练,学生就是学员。但是现在我们把语文课当作一门素养课,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对话”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人际交往过程。在这种教学观的理论视野里,师生关系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或简单的教练员角色,而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人用“平等中的首席”称呼之,用“引导者”来称呼之,反映的都是这个思想。我用三句话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定位: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 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全面调整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是根本性的。它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中解放出来;更主要的是,它使语文学习回归到一种“生活状态”:语文教学变成了语文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参与完成的一个生活场景,一个正在发生的生活故事。用课标的话来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最近课标组专家在刊物上撰文,特别强调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的“切磋”。这些词语──“对话”“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切磋”──都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师要改变他对文本和学生的态度,他是文本的探索者,而不再是文本的传声筒;他是学生的对话者,而不是结论的提供者,他“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另一方面的一个意思,同样是非常明确、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由此可见,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关系的调整,不是让教师从教学过程中全线退出,而恰好相反,是全身心投入;教师所要改变的,不是他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他的角色,是他如何处理与文本、与学生的关系。然而,新课程的这一思想几乎被极度误解,变成了“不要教师”了。用严华银老师的话说,是“一下子全线退出甚至自暴自弃似乎是赌气式的撒手”。 5.2我把这种教师的“全线退出”称为“教师不作为”。具体包括三种现象: 一是教师无设计。新课标将教师定位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这个组织者的一个最主要的职能就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生成与预设、教学步骤的把握和推进、教学活动的协调与指挥、教学成果的分析与评判。这是“组织者”这个概念的当然内涵。但现在有的教师走向了“无目标”“无预设”“无教案”的地步:教师只要走进教室就行了,一切都走着瞧。 二是教师不活动。我见过这样的公开课:教师走进课堂,然后喊“上课”,然后宣布上哪篇课文,然后提了两个问题,剩下来的事情就是为学生递话筒。下课铃响了后教师说:“这一堂课,大家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现了极大的创造力,老师非常满意。下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干活儿了,教师成了一个旁观者。 三是教师没立场。过去是什么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教参;现在彻底改变了,是什么答案都是对的了。最近看了一位教师的教学实录,课文是《孔雀东南飞》,仍然是讨论,讨论的题目是“焦母为什么要折磨刘兰芝,要赶刘兰芝走”,讨论了一节课,结论五花八门,其中最出格的有:“兰芝太完美了,以致焦母疑心兰芝会给焦家带来祸害”,“焦母自私,胆怯,就想打发她走”。还有一个是:“焦母心肠太善了,焦家的环境并不富裕。兰芝那么好,嫁到焦家,却要‘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焦母实在舍不得,觉得很对不起她,就想把兰芝嫁到一个更好的人家。这时便想到太守家,估计太守家可能跟焦家是世交。于是她狠下心来背着儿子跟太守合计好了以后,演了一出苦肉计。”──也许,学生有这样奇异的联想还是可以理解的,不可理解的是教师的反应:“我没有否定。我说,大家能够大胆地联想想象,确实难能可贵。……我们思考了,我们就有收获。希望大家勤学苦思。”①这样的语文教学,巳经完全没有了是非观念;这样的语文教师,已经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职责。语文课要这样改下去,是很可怕的。 5.3当然,我相信,这位教师并不同意同学们的所有看法。但他要么是“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自己对文本并没有一个独立的理解;要么是“不敢”或“不愿”,他担心一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指出学生的错误,就破坏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违背了创造性阅读的原则。──教师自己把自己给绑上了,自己给自己带上了镣铐。 我觉得这是对“主体性”这个概念的一个巨大的误解。在教育哲学里面,所谓主动性,包括以下四个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