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第3章-酶的固定化解答.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如 用羧甲基纤维素作载体固定的胰蛋白酶,对高分子底物酪蛋白只显示原酶活力的30%,而对低分子底物苯酞精氨酸-对硝基酰替苯胺的活力保持80%。所以,一般认为高分子底物受到空间位阻的影响比低分子底物大。 * 在同一测定条件下,固定化酶的活力要低于等摩尔原酶的活力的原因可能是: ①酶分子在固定化过程中,空间构象会有所变化,甚至影响了活性中心的氨基酸; ②固定化后,酶分子空间自由度受到限制(空间位阻),会直接影响到活性中心对底物的定位作用; ③内扩散阻力使底物分子与活性中心的接近受阻; ④包埋时酶被高分子物质半透膜包围,大分子底物不能过膜与酶接近。 * 值得注意的是 ——有个别情况,酶在固定化后反 而比原酶活力提高。 ——原因可能是偶联过程中酶得到化 学修饰,或固定化过程提高了酶 的稳定性。 * 酶的稳定性包括 ——热稳定性 ——对各种有机试剂稳定性 ——对酶抑制剂的稳定性 ——对不同pH(酸度)稳定性 ——对蛋白酶稳定性 ——贮存稳定性 ——操作稳定性 2 固定化对酶稳定性的影响 * Merlose曾选择50种固定化酶,就其稳定性与固定化前的酶进行比较,发现其中有30种酶经固定化后稳定性提高,12种酶无变化,只有8种酶稳定性降低。 * 热稳定性 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变化 固定化酶;2. 自然酶 * ——酶固定化后,对底物作用的最适pH和 pH-活性曲线常常发生偏移 ——一般说来,用带负电荷载体制备的固定 化酶,其最适pH和pH-活性曲线较游离 酶偏高;反之,使用带正电荷的载体其 最适pH向酸性偏移 固定化酶的最适pH变化 * pH对固定化前后天冬酰胺酶活力的影响 1.固定化酶;2.游离酶 * ——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是酶热稳定性与反应速度的综合结果。由于固定化后,酶的热稳定性提高,所以最适温度也随之提高,这是非常有利的结果。 ——当然,也有报道最适温度不变或下降的。 3 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变化 * 固定化后酶稳定性提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①固定化后酶分子与载体多点连接,增加了 酶活性构象的牢固程度,可防止酶分子伸 展变形。 ②阻挡了不利因素对酶的侵袭。 ③抑制酶的自降解。将酶与固态载体结合后, 由于酶失去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机会,从 而抑制了自降解。 * 4 影响固定化酶性能的因素 ——固定化酶制备物的性质取决于所用的酶 及载体材料的性质。 ——酶和载体之间相互作用使固定化酶具备 了化学、生物化学、机械及动力学方面 的性质。 * 成分 参数 酶 生物化学性质 分子量,辅基,蛋白质表面的功能基团,纯度(杂质的失活或保护作用) 动力学参数 专一性,pH及温度曲线,活性及抑制性的动力学参数,对pH,温度,溶剂, 去污剂及杂质的稳定性。 载体 化学特征 化学组成,功能基,膨胀行为,基质的可及体积,微孔大小及载体的化学稳定性 机械性质 颗粒直径,单颗粒压缩行为,流动抗性(固定床反应器),沉降速率(流体床),对搅拌罐的磨损。 固定化酶 固定化方法 所结合的蛋白,活性酶的产量,内在的动力学参数(即无质量转移效应的性质) 质量转移效应 分配效应(催化剂颗粒内外不同的溶质浓度),外部或内部(微孔)扩散效应; 这些给出了游离酶在合适反应条件下的效率。 稳定性 操作稳定性(表示为工作条件下的活性降低),贮藏稳定性 效能 生产力(产品量/单位活性或酶量),酶的消耗(酶单位数/公斤产品) 固定化酶的特征参数 * 固定化酶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乙酰 -DL — Ala L — Ala +乙酸 乙酰 -D — Ala Aminoacylase 氨 基 酰 化 酶 1969年日本利用固定化氨基酰酶,由乙酰化-DL-氨基酸连续生产L-氨基酸获得成功,是世界上固定化酶大规模应用的首例。 1974年以来,已能将米曲霉的氨基酰化酶固定在DEAE-Sephadex上生产出L-蛋氨酸、L-苯丙氨酸等。工业成本降低约40%,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农业等等。 * 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应用最为成功的一种固定化酶。 葡萄糖异构酶 * 采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酶生产高果糖浆,生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